溶液質量=
溶質質量
溶質質量
+
溶劑質量
溶劑質量
分析:根據(jù)溶液的組成考慮本題.
解答:解:溶液分為溶質和溶劑兩部分,所以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故答案為: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熟悉溶液的組成,知道溶液由兩部分組成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某化學興趣小組在用石灰石(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或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在準備將反應后的廢液倒進廢液缸時,發(fā)現(xiàn)實驗桌上有一瓶未知質量分數(shù)的Na2CO3溶液,他們決定利用該廢液測定這瓶Na2C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他們先將廢液過濾,然后向廢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1)請寫出他們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由圖象可知,在加入Na2CO3溶液的過程中,開始時沒有發(fā)現(xiàn)生成沉淀,這說明濾液中的溶質除含有CaCl2外,還含有
 

(3)計算Na2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請寫出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圖為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根據(jù)圖中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a和b的交叉點M表示的含義是
 

(2)37℃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
 
 g,80℃時50g a物質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3)將M點所示a物質的溶液升高溫度到80℃(忽略水的蒸發(fā)),此時  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當a中混有少量b時,可采用
 
方法提純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仔細觀察圖,完成整個探究活動!

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王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氣體的制取及性質”實驗.
硫化氫(H2S)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無色氣體,能溶于水.實驗室通常用硫化亞鐵固體和稀硫酸反應來制取它.
(1)實驗室制取H2S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甲,此裝置中小試管的作用是
形成液封
形成液封

(2)實驗室常用一種暗紫色固體經(jīng)加熱制取氧氣,應選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該反應屬于
分解
分解
反應.
(3)欲收集H2S,應選擇收集裝置
(填“丙”或“丁”),氣體從
a
a
端導入.(填“a”、“b”、“c”、“d”、“e”)
(4)戊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H2S氣體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硫化氫氣體溶于水中
防止硫化氫氣體溶于水中

(5)小歡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來制氧氣.我和小歡討論后,對乙裝置做了
去掉酒精燈,試管垂直固定在鐵架臺上
去掉酒精燈,試管垂直固定在鐵架臺上
的改動后,就順利完成了制取氧氣的實驗.
(6)實驗課上同學們用改動后的裝置,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來制取并收集氧氣的實驗中,有一組同學合作實驗過程中,膠塞突然彈飛,并有少量的液體濺到實驗臺和衣服上.就此異常現(xiàn)象三名同學探究如下:
[問題]為什么膠塞會突然彈飛?
[查閱資料]①容器內瞬間產(chǎn)生氣體過多,壓強過大,可能導致膠塞彈飛.②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物的濃度、接觸面積、溫度、催化劑等因素有關.
[猜想]甲同學:導氣管堵塞或彎折造成.
乙同學:過氧化氫溶液用量過多造成的.
丙同學: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即:濃度)過大造成的.
[分析驗證]通過檢查實驗裝置發(fā)現(xiàn)導管沒有堵塞、彎折的情況;與實驗成功的小組同學交流,得知各小組所用的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均相同.于是他們否定了兩名同學的猜想.請你設計實驗,驗證另一名同學的猜想是導致本次實驗膠塞彈飛的主要原因.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
取兩支試管分別等質量的二氧化錳,再加入不同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
取兩支試管分別等質量的二氧化錳,再加入不同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
過氧化氫溶液多的反應劇烈,因此過氧化氫多,瞬間產(chǎn)生的氣體多
過氧化氫溶液多的反應劇烈,因此過氧化氫多,瞬間產(chǎn)生的氣體多
[交流反思]老師建議他們可以通過改進發(fā)生裝置的方法,避免膠塞彈飛.你認為如何改進?
換成一容積大的反應容器(如用廣口瓶、燒瓶、錐形瓶等)或用長頸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等加入液體
換成一容積大的反應容器(如用廣口瓶、燒瓶、錐形瓶等)或用長頸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等加入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港北區(qū)二模)已知某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所含金屬的量都在5%以上.請設計實驗探究該粉末中鐵、銅的存在.
資料在線:
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溶于水的偏鋁酸鈉和氫氣(2Al+2H2O+2NaOH=2NaAlO2+3H2↑),鐵和銅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可供選擇的實驗用品:燒杯、大試管、量筒、滴管、燃燒匙、藥匙、磁鐵;稀硫酸、稀鹽酸、Na0H溶液、氨水.
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
I、提出假設
(1)假設1: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
(2)假設2: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
Cu(或銅)
Cu(或銅)

(3)假設3:該混合金屬粉末中除鋁外還含有Fe、Cu.
II、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4)基于假設1,不用化學試劑,證明金屬鐵的存在可用
磁鐵吸引金屬粉末,有粉末被吸引,證明含有鐵
磁鐵吸引金屬粉末,有粉末被吸引,證明含有鐵

(5)基于假設2,將混合金屬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金屬粉末部分溶解,有氣泡生成
金屬粉末部分溶解,有氣泡生成

(6)基于假設3,請你完成實驗操作,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說明儀器和試劑)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取少許粉末放入大試管中,再滴加
足量(或過量)的NaOH溶液
足量(或過量)的NaOH溶液
,充分反應后,靜置,棄去清液得到固體.
固體粉末
部分溶解
部分溶解
,
氣泡放出
氣泡放出
僅除去鋁
再往大試管中加
足量(或過量)的稀硫酸(或稀鹽酸)
足量(或過量)的稀硫酸(或稀鹽酸)
,充分反應.
固體
部分溶解并有氣泡放出
部分溶解并有氣泡放出
,
溶液
呈淺綠色
呈淺綠色
證明含有鐵
將大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加水,多次洗滌剩余固體 剩余固體呈紫紅色 證明含有銅
III、已知該金屬粉末的組成為鋁、鐵和銅
(7)為測定混合金屬粉末中鋁的質量分數(shù),取20g該金屬粉末,把100g氫氧化鈉溶液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入,充分反應后,過濾出固體,將其洗滌、干燥、稱量.實驗過程中得到的部分數(shù)據(jù)與圖象如下:
加NaOH溶液的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剩余固體的質量/g 1 6.5 n 9.5
①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上表中n的值為
13
13
;
②該金屬粉末中Al的質量分數(shù)為
70
70
%;
③列式計算: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華用石灰石(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2.實驗完畢,他的同伴小陽決定用實驗后的廢液,測定桌上另一瓶Na2C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小陽將廢液過濾后,向濾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前,濾液中的溶質有
CaCl2、HCl
CaCl2、HCl

(2)計算Na2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