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圖中①是用于添加液體的長頸漏斗,②是集氣瓶.
(2)H
2、CO
2、O
2可用上圖中的同一種裝置來制取,由于三種氣體均可在不加熱條件下進行,所以可以用的裝置B.其中有一種氣體可用A、B兩種裝置制取,該氣體應(yīng)該為氧氣,但是由于A中沒有棉花團,所以一般不寫高錳酸鉀的分解的反應(yīng).(3)若用裝置D收集某氣體,由于D裝置是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該氣體一定是密度大于空氣,且不能和空氣中任一組分發(fā)生反應(yīng),所以氣體可以為氧氣或者二氧化碳.
(4)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收集裝置為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驗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滿.
(5)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由于反應(yīng)是固體加熱條件下完成的,所以發(fā)生裝置為A.由于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所以當用F裝置來收集時,應(yīng)該選用向下排空氣法,即短進長出,從b進入氨氣.
故答案為:
(1)①長頸漏斗;②集氣瓶.
(2)B; 反應(yīng)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加熱; 2KClO
32KCl+3O
2↑.
(3)氧氣或者二氧化碳; 2KClO
32KCl+3O
2↑或者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4)D; 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證明收集滿了.
(5)NH
4Cl+NaOH
NaCl+H
2O+NH
3↑; A; b
分析:(1)熟悉常見儀器,了解名稱;
(2)H
2、CO
2、O
2可用上圖中的同一種裝置來制取,由于這三種氣體均可用不加熱方式制取,所以可以共用的裝置為B;
(3)D裝置是向上排空氣法,所以該氣體應(yīng)該是密度比空氣的大的,所以可以為氧氣或者二氧化碳;
(4)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yīng)該選用D裝置,驗滿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的性質(zhì),所以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部觀察燃燒情況;
(5)氨氣是用氯化銨和消石灰固體加熱制得的,所以反應(yīng)裝置應(yīng)該選用有酒精燈的A.由于氨氣密度比空氣小,用F裝置收集時依然要用向下排空氣法,所以是短進長出.
點評:實驗發(fā)生裝置的選擇要根據(jù)反應(yīng)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yīng)條件,收集裝置的選擇要根據(jù)氣體的密度和溶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