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所示的基本實驗操作不符合操作規(guī)范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
B.
   檢查氣密性
C.
   傾倒液體
D.
聞氣體的氣味

分析 A、根據(jù)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據(jù)檢查氣密性的方法分析;
C、根據(jù)傾倒液體的注意事項分析;
D、根據(jù)聞氣體的氣味的方法分析.

解答 解:A、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以防引起火災(zāi),故A操作錯誤;
B、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dǎo)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dǎo)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B操作正確;
C、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向著手心;瓶口要緊挨著試管口,故C操作正確;
D、聞氣體的氣味時,防止氣體有毒,應(yīng)用手扇動,不能直接用鼻子聞,故D操作正確.
故選A.

點評 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學實驗的基礎(chǔ),學生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領(lǐng),使操作規(guī)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做法有利于減輕環(huán)境污染的是( 。
A.將垃圾集中焚燒,以防治霧霾
B.廢舊電池深埋土壤中,避免重金屬污染
C.火力發(fā)電廠加高煙囪,減小廢氣污染
D.城市加速地鐵、輕軌等快速公共交通建設(sh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下列五個實驗都用到水,請回答.

(1)實驗A中水作為反應(yīng)物,該實驗中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
(2)實驗B集氣瓶水的作用是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實驗C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最終水面停留的刻度約在1處
(4)實驗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
(5)實驗E中水作為反應(yīng)物的反應(yīng)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在電解水的實驗中,通電一段時間后,若A試管中收集到了10mL的氣體,則B試管中應(yīng)同時收集到5mL的氣體.
(1)A試管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氫氣(H2),B試管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O2),由此證明電解水時發(fā)生了化學變化,該變化的文字表達式為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基本反應(yīng)類型是分解反應(yīng).
(2)已知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那么由此實驗可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物質(zhì)的哪些用途與它的物理性質(zhì)有關(guān)( 。
①氮氣作燈泡的保護氣 ②用鋁做炊具 ③用氧氣做助燃劑 ④用炭做燃料 ⑤用大理石鋪地面.
A.①②③④B.②⑤C.①③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化學在能源利用、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guān)做法錯誤的是( 。
A.城市道路使用太陽能景觀燈,節(jié)能又環(huán)保
B.變廢為寶,將地溝油轉(zhuǎn)化為航空煤油
C.為治理霧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CO2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現(xiàn)有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請結(jié)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請?zhí)顚憳颂杻x器的名稱:a試管,b水槽;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證明二氧化碳收集滿的方法是把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說明已經(jīng)收集滿.
(3)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則制取并收集氨氣應(yīng)選擇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各組物質(zhì)是按單質(zhì)、氧化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
A.氧氣、水、空氣B.鐵粉、干冰、冰水混合物
C.液氮、氯酸鉀、鋼D.石墨、稀有氣體、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1)用化學用語填空:
①2個氮分子2N2,②3個硫酸根離子3SO42-,③硫酸鐵Fe2(SO43
(2)寫出符號“Fe2+”“4NH3”(NH3是氨氣的化學式)中數(shù)字的含義:
①“2”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
②“3”表示一個氨分子中含有3個氫原子;
③“4”表示氨分子的個數(shù)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