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現(xiàn)象,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

A. 動植物的呼吸 B. 木炭燃燒 C. 火藥爆炸 D. 鐵絲燃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海安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理科綜合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閃電時,大氣中的部分氧氣被激發(fā)成臭氧(3O2==2O3),臭氧能吸收宇宙射線,使生物免遭紫外線過量照射的危害。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該變化是物理變化 B. O2與O3都是純凈物

C. 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D. O2與O3的性質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陸豐市創(chuàng)新部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實驗研究小組欲檢驗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并測定其純度(雜質不發(fā)生反應)。

(查閱資料)

①草酸晶體(H2C2O4•2H2O)100℃開始失水,101.5℃熔化,189℃左右分解。

②無水硫酸銅遇水由白色變成藍色。

③堿石灰既可吸收水也可以吸收 CO2

甲、乙兩同學采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草酸晶體分解的產物并測定其純度:

(1)請完成猜想三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分解產物是 CO2、H2O 猜想二:分解產物是 CO、 H2O

猜想三:分解產物是_____。

(實驗設計)

Ⅰ. 甲同學用下列實驗儀器(圖中某些加熱裝置已略去,實驗所需藥品不限)進行探究。

(2)儀器a 的名稱是_____。

(3)用加熱草酸晶體的方法獲取氣體,應該選擇的氣體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編號)。

(4)甲同學實驗利用裝置“G(堿石灰)—F—C(CuO 固體)—F”檢驗 CO,則 F 中盛裝的試劑是_____,證明含有 CO 的現(xiàn)象是_____。

Ⅱ. 乙同學對裝置進行了改進,設計的新裝置如下圖所示(所用容器為底部彎曲的試管)

(實驗過程)

乙同學加熱試管后觀察到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成藍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且生成的氣體通過堿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處點燃,該氣體能燃燒。通過進一步檢驗,確認燃燒的氣體為 CO。

(實驗結論)

(5)猜想_____是正確的,寫出草酸晶體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

(純度計算)

乙同取樣品a g,通過實驗測得產生的CO 質量b g,則草酸純度的表達式為_____。

(反思與評價)經過實驗和討論。請你對比兩套裝置,指出乙同學設計的裝置優(yōu)點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陸豐市創(chuàng)新部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獲得實驗成功的重要保證。下列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下圖裝置常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下列對該實驗的認識中正確的是________;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B.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木炭

C.該實驗可說明N2難溶于水

D.紅磷的量不足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1/5

(2)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

(3)該實驗結論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B. 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只能加快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

C. 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加或減少生成物的質量

D. 要使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否則就不能發(fā)生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 CO2 B. NO2 C. SO2 D. PM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松江區(qū)統(tǒng)考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化學反應可以用下列微觀示意圖表示,示意圖中虛線框內的原子應該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氧氣用途的敘述:①液態(tài)氧用于火箭發(fā)動機的助燃劑;②氧氣在煉鋼中作氧化劑;③氧氣在醫(yī)療、登山、潛水和航空中供給呼吸;④用氧氣和乙炔制成氧炔焰,焊接金屬。其中正確的是 ( )

A. ③和④ B. ①和② C. ①③和④ D. ①②③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