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氣。常溫下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實驗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氣法 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 D.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五校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們應該了解有關水的一些知識。
(1)用 檢驗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已知某種家用環(huán)保型消毒液發(fā)生器,其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是氯化鈉和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氣和氯氣(Cl2),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
(2)下圖是簡易電解水裝置圖,試回答問題:
①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需放入少量稀硫酸,作用是 ;通電一段時間后,試管A收集到的氣體是 ,正極與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是 ,但實驗所得數據略小于該值,針對這一現象推測原因,你認為可取的是 。
A.生成氫氣一端,試管內未裝滿水
B.相同條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氣比氫氣稍多
C.連接生成氧氣一端的電極被氧氣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氣
D.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值相差不多,可認為實驗已經成功
②電解水時,將 能轉化為化學能,該實驗中發(fā)生變化的微粒名稱是 ,水的電解過程中最小的微粒符號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純凈氧氣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把試管口略向下傾斜固定在鐵架臺上
B.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C.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氣體跑掉
D.停止加熱時,先要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用物質的符號表示下列反應:
①硫在空氣中燃燒: ;
②鐵絲在氧氣在燃燒: ;
③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方同學的學習檔案中,對下列符號中數字“2”所表示的含義有如下記載,其中正確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B、2CO中的“2”表示二個一氧化碳分子
C、CO2中的“2”表示一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
D、O中的“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A、狀態(tài)和顏色發(fā)生變化 B、有光和熱產生
C、有氣體或沉淀 產生 D、有新物質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qū)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煙花在空中綻放,絢麗無比。煙花又稱花炮、煙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禮或表演中。
煙花和爆竹的組成類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藥。黑火藥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遇火或者強烈撞擊等條件下則會發(fā)生劇烈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氣、二氧化硫等組成的混合氣體,同時釋放大量熱。由于氣體體積急劇膨脹,壓力猛烈增大,于是發(fā)生爆炸。
制作煙花的過程中,還加入一些發(fā)光劑和發(fā)色劑,它們使煙花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發(fā)光劑是金屬鎂或金屬鋁的粉末。發(fā)色劑是一些金屬化合物,不同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燒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鈉和硫酸鈉等物質在火焰上灼燒時會發(fā)出黃色光芒;含鈣化合物會發(fā)出磚紅色光芒;含銅化合物會發(fā)出綠色光芒。因此,人們常通過燃放煙花來烘托節(jié)日氣氛,但由于黑火藥燃燒會產生有害氣體,也帶來一些環(huán)境問題。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黑火藥是一種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灼燒時發(fā)出黃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 (任寫一種物質)。
(3)請你寫出一條儲存煙花爆竹的要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梅州市九年級上11月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甲醇(CH3OH)有毒,誤飲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證明用氨氣(NH3)處理含有甲醇的工業(yè)廢水,能使其轉變成無毒的物質。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CH3OH+12O2+6NH3=3A+5CO2+19H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反應中A物質的化學式為 。
(2)若處理含有1.6噸甲醇的工業(yè)廢水,理論上需要氨氣多少噸? (計算結果精確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內蒙古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貝貝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
(2)芳芳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 。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4)三位同學在探究的過程中,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fā)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
【提出問題】導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成分可能會是什么呢?
【猜 想】貝貝認為: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CO
芳芳認為: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石蠟蒸氣
婷婷認為:可能以上兩種情況都有
【實驗方案】
換一根較長的導管,并用冷的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后在導管另一端做點火實驗。
【現象與結論】
如果觀察到 現象,則貝貝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 現象,則芳芳的猜想正確;
如果觀察到 現象,則婷婷的猜想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