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 )
A.Cu B.Zn C.Fe D.Mg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穩(wěn)定的純凈物
B.飽和溶液的濃度一定大于不飽和溶液的濃度
C.溫度和溶劑的種類不會影響物質的溶解性
D.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需要經(jīng)過計算、稱量(量。、溶解等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其固體質量變化可用圖表示,則(80﹣48)克表示的質量為( )
A.生成物MgO的質量
B.參加反應O2的質量
C.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
D.生成物MgO與參加反應的O2的質量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剛和小潔以“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系”為課題進行科學探究,請?zhí)顚懸韵绿骄窟^程中的空格:(提示: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鈣;與氫氧化鈉生成水和氯化鈉)
(1)提出假設: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 .
(2)確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閱資料,實驗探究.
(3)設計并進行實驗:小剛設計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如圖A所示,小潔的如圖B所示,他們在反應前后都進行了規(guī)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
(4)實驗結論:通過實驗,小剛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不相等,小潔認為:在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質量與反應物的總質量相等,你認為結論正確的是 ,請你談談導致另一種結論錯誤的原因: 了.
(5)結論分析:請從原子的角度,簡要分析你認為正確的結論:
(6)查閱資料:小剛和小潔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法國偉大的科學家拉瓦錫,早在18世紀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準確,縝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學結論.
(7)結論應用:環(huán)保部門常用I2O5測定空氣受CO污染的程度,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I2O5+5CO=I2+5X根據(jù)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斷CO的含量,X的化學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往200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己知反應的先后順序和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FeCl3 + Fe = 3FeCl2 CuCl2 + Fe = FeCl2 + Cu 。下圖為加入鐵粉的質量與反應后剩余固體質量關系。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B點后溶液的顏色為藍色
B.D點對應縱坐標為6.4
C.該200g溶液中的CuCl2 質量分數(shù)為6.75%
D.取DE兩點間的剩余固體加入鹽酸,均有氣泡產(chǎn)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黑色固體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學按照下圖所示流程進行了實驗。
關于該實驗有以下說法:
①若溶液甲呈淺綠色,則原黑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驟Ⅱ中無明顯現(xiàn)象,則固體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種物質;
③若步驟Ⅱ中有氣泡產(chǎn)生,則固體乙一定是C;
④若步驟Ⅱ中有紅色固體析出,則固體乙中一定無CuO;
⑤固體乙呈紅色,則原固體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說法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對“鐵粉和硫反應”所作的改進實驗。用燒紅的玻璃棒接觸后混合物劇烈反應,玻璃棒移開后反應繼續(xù)進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該反應是一個 (選填“吸熱”或“放熱”)反應。為確保冷卻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鐵吸引,實驗中的硫粉要稍微過量,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稱取5.5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分四次加入等量等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 (雜質不參加反應)、稱量剩余固體的重復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體質量/g | 4.0 | 2.5 | 0.5 | 0.5 |
請計算:
(1)原石灰石中含碳酸鈣 g;
(2)利用這些石灰石實驗室里可制取多少克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