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圖像關(guān)系合理的 ( )
A. 取4g氧化銅和1 g木炭粉放入試管中,做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B. 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鹽酸
D. 向pH= 9的NaOH溶液中不斷加水
【答案】C
【解析】
A、取4g氧化銅和1g木炭粉放入試管中,做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由方程式2CuO+C2Cu+CO2↑可知,第160份質(zhì)量的氧化銅,與12份質(zhì)量的碳反應,氧化銅完全反應,木炭有剩余,設(shè):完全反應后固體減少的質(zhì)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體的質(zhì)量是5g-1.1g=3.9g,故A錯誤。
B、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不是質(zhì)量比,故B錯誤;
C、久置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會變質(zhì),加入稀鹽酸后,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沒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當氫氧化鈉反應完后,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當碳酸鈉反應完后,生成氣體的質(zhì)量不再增加,故C正確;
D、向pH= 9的NaOH溶液中不斷加水,溶液的pH不斷降低,無限接近7,但是不會低于7,故D錯誤。故選C。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堿中和反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以下實驗探究。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稀鹽酸加入到盛氫氧化鈣溶液的小燒杯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CaC12 滾液顯中性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部分同學產(chǎn)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shè)】針對疑問,甲組同學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zhì)疑,認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各小組進行了下列三個方案的探究。
實驗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實驗操作 | |||
實驗現(xiàn)象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
實驗結(jié)論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結(jié)論】通過探究,全班同學一致確定猜想III是正確的。
【評價反思】(1)丙組同學認為滴加Na2C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請你幫助他們說明原因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要考慮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設(shè)計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設(shè)計 |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設(shè)計 |
A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 B | 二氧化碳的檢驗 | ||
C | 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 D | 探究分子的運動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W”型玻璃管進行微型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處紅棕色粉末逐漸變?yōu)楹谏?/span>
B. a處的反應為CO + FeO=Fe + CO2
C. 實驗開始時,應先通CO后加熱
D. 可利用點燃的方法進行尾氣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化學小組對熱水壺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進行 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以下活動并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查閱資料]
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離子,在加熱條件下,這些離子趨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質(zhì)一水垢 (主要成分為碳酸鹽和堿)。有關(guān)物質(zhì)的溶解性見下表( 20°C):
陰離子 陽離子 | OH- | CO32- | HCO3- |
Ca2+ | 微溶 | 不溶 | 可溶 |
Mg2+ | 不溶 | 微溶 | 可溶 |
根據(jù)上述物質(zhì)的溶解性,小組同學確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的兩種物質(zhì)____(寫化學式)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2)[提出問題 ]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和MgCO3呢?
[實驗方案1]確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結(jié)論 |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過濾,在濾液里加入Na2CO3溶液。 | ___ | 水垢中無Ca(OH)2. |
[實驗方案2]確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實驗2探究。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按上圖組裝后,將9.8 g水垢試樣放入錐形瓶中,打開止水夾K ,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空氣,一段時間后精確稱量D、E裝置總質(zhì)量為600.0 g關(guān)閉止水夾K ,加入足量稀鹽酸溶液,待錐形瓶中不再產(chǎn)生氣泡時,打開止水夾K ,從導管a處再次緩緩鼓入空氣,一段時間后稱量裝置D、E的總質(zhì)量為604.4g (注意:堿石灰主要成分為CaO和NaOH的混合物)。
(3)[實驗討論]
①加入藥品前應檢查裝置氣密性;待錐形瓶中不再產(chǎn)生氣泡時,打開止水夾K ,緩緩鼓入空氣的目的是____。
如果省略這一步驟會使得 最終得到的結(jié)果___(填“偏大”或“偏小”或“無影響”)。
②裝置B中生成CO2的質(zhì)量為___g。通過計算說明該水垢中_( 填序號)含MgCO3.
A 一定
B 一定不
C 可能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自來水消毒過程中發(fā)生的某個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guān)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置換反應
B.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兩種氧化物
C.反應前后原子總數(shù)不變
D.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材料一:1673年,玻義耳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在密閉的曲頸瓶中加熱金屬時,得到了金屬灰,冷卻后打開容器,稱量金屬灰的質(zhì)量,發(fā)現(xiàn)與原來金屬相比質(zhì)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爾提出“燃素學說”,其主要觀點有:①燃素是組成物體的一種成分,一般條件下被禁錮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燒時會分離出來,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質(zhì)。
材料三:1756年,羅蒙諾索夫重做了玻義耳的實驗。他將金屬鉛裝入容器后密封、稱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熱,銀白色的金屬變成了灰黃色,待容器冷卻后再次稱量,發(fā)現(xiàn)容器的總質(zhì)量沒有發(fā)生變化。羅蒙諾索夫?qū)Υ说慕忉屖牵?/span>“容器里原來有一定量的空氣,且容器中的空氣質(zhì)量減少多少,金屬灰的質(zhì)量就比金屬增加多少,在化學變化中物質(zhì)的質(zhì)量是守恒的。”后來,拉瓦錫等科學家經(jīng)過大量的定量實驗,推翻了“燃素學說”,質(zhì)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認。
(1)由“燃素學說”可知,物質(zhì)燃燒后質(zhì)量應該減少。請根據(jù)所學知識寫出一個可以推翻“燃素學說”的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羅蒙諾索夫重做了玻義耳的實驗是基于金屬加熱后,增加的質(zhì)量并非來自燃素而是來自________________的假設(shè)。
(3)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義耳錯過了發(fā)現(xiàn)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
A.分析問題應該全面、嚴謹
B.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藥品的選擇
C.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學研究既要尊重事實,也要勇于創(chuàng)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法是一種認識物質(zhì)的科學方法。下表是同學們對所學物質(zhì)進行的分類(甲、乙、丙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分類中正確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甲 | 可再生能源 | 化合物 | 有機物 | 絕緣體 |
乙、丙 | 地熱能、核能 | 酸、堿 | 甲烷、鹽酸 | 海水、香油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