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以下實驗方案,測定某已部分變質(zhì)的小蘇打樣品中 Na2CO3 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方案一) 稱取一定質(zhì)量樣品,置于坩堝中加熱至恒重后,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zhì)量,計算。
(1)坩堝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2)實驗中確定加熱至恒重的方法是:______。
(方案二) 稱取一定質(zhì)量樣品,置于小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向小燒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過濾,洗滌、干燥沉淀,稱量固體質(zhì)量,計算。
(1) 實驗中判斷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
(2) 實驗中洗滌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
(方案三) 按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B 裝置內(nèi)所盛試劑是________;
(2)實驗前稱取 17.90 g 樣品,實驗后測得 C 裝置增重 8.80 g,則樣品中 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
(3)根據(jù)此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測定結果有誤差,因為實驗裝置還存在一個明顯缺陷,該缺陷是:_____。
【答案】 兩次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 g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一支試管中,滴加一滴 Ba(OH)2 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復操作 2~3 次 濃硫酸 29.61% 缺少一套將A、B裝置的CO2氣體全部驅趕到C裝置中的裝置
【解析】
[方案一](1)小蘇打為碳酸氫鈉俗稱,碳酸氫鈉在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據(jù)此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氣體符號;
故答案為:。
(2)固體加熱是否達到恒重,根據(jù)相近前后稱量的質(zhì)量差來判斷,一般前后質(zhì)量差小于0.1g,認為達到恒重;
故答案為:兩次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 g。
[方案二](1)判斷沉淀是否完全,主要看溶液中是否含有剩余的碳酸鈉,因此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觀察有無白色沉淀生成,判斷沉淀是否完全;
故答案為:取少量上層清液于一支試管中,滴加一滴 Ba(OH)2 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2)考查過濾后沉淀的洗滌方法,需要用蒸餾水洗滌,加入水的量沒過沉淀,等過濾完畢,重復操作2~3次,完成洗滌;
故答案為: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復操作2~3次。
[方案三](1)稀硫酸與樣品反應后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回帶出水蒸氣,而堿石灰不僅吸收二氧化碳,也會吸收水蒸氣,因此為了確保只吸收二氧化碳,則需要對氣體進行干燥,常用液體干燥劑為濃硫酸;
故答案為:濃硫酸。
(2)C中增加質(zhì)量為二氧化碳質(zhì)量,而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和硫酸反應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根據(jù)碳原子質(zhì)量守恒可知,碳酸鈉中碳元素質(zhì)量+碳酸氫鈉中碳元素質(zhì)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質(zhì)量,設碳酸鈉質(zhì)量為m,則碳酸氫鈉質(zhì)量=17.90g-m,所以根據(jù)碳元素質(zhì)量守恒可知:,m=5.30g,所以樣品中碳酸鈉質(zhì)量分數(shù)= ;
故答案為:29.61%。
(3)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容易在裝置內(nèi)殘留,需要增加一套可以將內(nèi)部殘留氣體排出的裝置,主要殘留氣體在A與B中,因此為了保證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需要增加一套將A與B中殘留的二氧化碳排出的裝置;
故答案為:缺少一套將A、B裝置的CO2氣體全部驅趕到C裝置中的裝置。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實踐活動課上,老師拿來一包粉末。它是由長期放置在空氣中的鐵粉和久置的堿石灰干燥劑混合而成。讓同學們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固體樣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閬資料] (1)堿石灰干燥劑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2)BaCl2溶液是中性。
[猜想與假設]
固體樣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 CaO、 NaOH、Ca(OH)2、Na2CO3和_________等七種物質(zhì)。
[進行實驗]如圖
甲組同學對濾渣B的成分進行探究,記錄如下: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
取少量濾渣B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①____ ②_____ | 結論:濾渣B中有Fe2O3、CaCO3。實驗操作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 |
乙組同學對濾液C的成分進行了探究。記錄如下: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濾液C于試管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振蕩 |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酚酞試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 濾液C中有___ |
[解釋與結論]
(1)乙組同學實驗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通過以上實驗探究。該固體樣品中能確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利用培養(yǎng)皿探究氨氣的性質(zhì)。實驗時向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將產(chǎn)生氨氣。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對實驗現(xiàn)象所做的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 實驗現(xiàn)象 | 解釋 |
① | 濃鹽酸附近產(chǎn)生白煙 | NH3與HCl反應生成了NH4Cl固體 |
② | 濃硫酸附近無明顯現(xiàn)象 | NH3與濃硫酸不發(fā)生反應 |
③ | 氯化物溶液中有紅褐色沉淀 | 該溶液一定有FeCl3溶液 |
④ | 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 NH3是一種可溶性堿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zhì). E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一種氣體,圖中“﹣”表示相連物質(zhì)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兩種物質(zhì)間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省略).
(1)寫出物質(zhì)E的一種用途 ;
(2)物質(zhì)C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寫出圖中一個屬于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A與B反應的微觀實質(zhì)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中有豐富的食品、礦產(chǎn)、能源、藥物和水產(chǎn)資源等(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能量轉換角度來看,框圖中的氯堿工業(yè)是一個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
B.過程②中結晶出的 MgCl2·6H2O 要在 HCl 氛圍中加熱脫水制得無水 MgCl2
C.在過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過程①中除去粗鹽中的 SO42- 、Ca2+、Mg2+、Fe3+等雜質(zhì),加入的藥品順序為:Na2CO3溶液→NaOH 溶液→BaCl2溶液→過濾后加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9.3g NaOH與Na2CO3的固體混合物,測得其中鈉元素與碳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23:3.在室溫下,將該混合物與50g稀硫酸混合,恰好完全反應,所得不飽和溶液的質(zhì)量為57.1g,則原固體混合物中含有鈉元素的質(zhì)量為下列的
A.1.15g B.2.3g C.4.6g D.6.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氨基丙酸的結構簡式為
它可與NaOH反應生成氨基丙酸鈉,其化學式為C3H6O2NNa又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一鈉,它可由谷氨酸與NaOH反應生成,其結構簡式為:
已知它具有下列有關性質(zhì):①常態(tài)下為白色晶體,含有一分子結晶水,無氣味,易溶于水,有肉類鮮味;②在堿性條件下會生成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谷氨酸二鈉,鮮味降低;③在150°C時失去結晶水,在210°C時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焦谷氨酸鹽,并在270°C左右進一步分解。根據(jù)以上信息填空:
(1)氨基丙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寫出谷氨酸二鈉結構簡式:_____;
(3)使用味精適宜的條件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首艘國產(chǎn)航母已經(jīng)海試,標志著我國金屬材料制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生鐵和鋼都是鐵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
(2)將一定量的銅粉加入到硝酸銀和硝酸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zhì)是_____,濾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
(3)航母的飛行甲板主體材料是合金鋼,能承受艦載機起降時產(chǎn)生的沖擊,還能抵抗海洋鹽霧的侵蝕。由此推知:制造飛行甲板的合金鋼具有的性能是_____、_____。
(4)金屬礦物儲量有限,不能再生。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除了防止金屬銹蝕外,還有_____(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