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4331  144339  144345  144349  144355  144357  144361  144367  144369  144375  144381  144385  144387  144391  144397  144399  144405  144409  144411  144415  144417  144421  144423  144425  144426  144427  144429  144430  144431  144433  144435  144439  144441  144445  144447  144451  144457  144459  144465  144469  144471  144475  144481  144487  144489  144495  144499  144501  144507  144511  144517  144525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密切相關,研究金屬的性質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屬.
(1)2009年“拍賣風波”中的兔首和鼠首都是青銅器.久置的銅制品表面會銹蝕生成銅綠[Cu2(OH)2CO3],銅綠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和CO2共同作用的結果,你推斷的依據(jù)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銅綠中含有C、O等元素且是空氣中的成分.
(2)為探究鋁、鐵、銅的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計了一組實驗:
①鋁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銅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鋁片
浸入硫酸亞鐵溶液中. 這組實驗還不能完全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請補充一個實驗來達到目的(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
將鐵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若看到鐵絲表面析出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2009年4月以來,高致病性甲型H1N1流感呈現(xiàn)出在全球蔓延的趨勢.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目前尚無專門針對人類感染H1N1流感的特效藥,但推薦使用“達菲”膠囊.“達菲”可由我國的香料“八角”中含有的莽草酸合成.
(1)莽草酸的化學式為C7H10O5,它屬于有機物(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莽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4,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48.3%,17.4g莽草酸中含碳元素的質量是8.4g.(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化學反應中有一個與其它三個所屬的反應類型不同的是(  )
A.NaOH溶液和CuSO4溶液B.NaOH溶液和稀鹽酸
C.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D.CuSO4溶液和鐵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后變紅,故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呈酸性,故食醋的pH小于7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故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D.將蔗糖研碎后能加快它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說明顆粒的大小也會影響蔗糖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做法可以達到預期目的是( 。
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稀釋1000倍,使溶液的pH<7
B.加入凈水劑(如明礬),使硬水轉化為軟水
C.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時,蠟燭代替紅磷
D.洗滌劑可以做乳化劑,用來清除油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方法能夠將石灰水和純水區(qū)別開的是( 。
A.分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分別通入CO
C.分別滴加氯化鈉溶液D.分別滴加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實驗設計與對應的實驗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較火焰各層溫度
B.
    檢驗氫氣的純度
C.
    驗證CO2的密度
D.
      探究空氣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秋冬季節(jié)天氣干燥,易給人帶來不適,室內(nèi)養(yǎng)花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這種方法說明了( 。
A.分子很活潑B.分子之間有間隔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在不斷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稀鹽酸用于除鐵銹B.碳酸氫鈉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C.干冰用作制冷劑D.固體氫氧化鈉用于干燥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學習酸堿中和反應時,某班化學活動小組的同學們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是否能發(fā)生反應,若二者可以發(fā)生反應貝Ⅱ何時恰好反應.
【設計與實驗】甲組:取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幾滴石蕊溶液,再向其中傾倒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xiàn)象.
乙組:取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幾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且邊滴加邊振蕩,觀察現(xiàn)象.
【討論與交流】有些同學認為:甲組實驗在操作上存在問題,你認為存在的問題是傾倒稀硫酸和用玻璃棒攪拌
不用填.
有些同學認為甲組同學的實驗不僅僅操作存在問題,在試劑的選擇上也有不足,用“石蕊“溶液可以達到判斷二者是否能發(fā)生反應的目的,但無法準確判斷二者何時恰好反應,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若溶液由藍色變成紅色,則說明溶液中不存在堿,但是藍色到紫色的現(xiàn)象不明顯,無法準確觀察到恰好完全反應的現(xiàn)象;
【得出結論】通過上述分析,同學們認為還是乙組的實驗同時達到了上述兩個目的.
【表達與交流】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乙組整個實驗過程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紅色溶液又恰好變成無色.
【設計與實驗】通過上述討論交流同學們感覺意猶未盡,于是老師給了相關資料(即:酸和鹽、堿和鹽的反應關系及條件)并提出要求:“要用鹽溶液,對上述結論加以證明”,按照老師的要求甲組同學又重新設計并進行了一個實驗,過程如圖.
【現(xiàn)象與結論】同學們在B中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生成,則B中一定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uSO4+2NaOH=Cu(OH)2↓+Na2SO4
【討論與交流】同學們和老師探討以后認為,該實驗可以達到實驗目的,但還需知道一系列相關的數(shù)據(jù).實驗要求過高,比較復雜!
【結論與總結】結合上述三個探究過程的比對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分析,你認為在判斷兩種物質能否反應并且要清楚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在設計和進行實驗時,應注意和考慮操作準確,所選試劑要適量,步驟要簡單因素,才既可以達到實驗目的又是比較理想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