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63112  163120  163126  163130  163136  163138  163142  163148  163150  163156  163162  163166  163168  163172  163178  163180  163186  163190  163192  163196  163198  163202  163204  163206  163207  163208  163210  163211  163212  163214  163216  163220  163222  163226  163228  163232  163238  163240  163246  163250  163252  163256  163262  163268  163270  163276  163280  163282  163288  163292  163298  163306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細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C.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霧
D.二氧化碳加入石灰水中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為測定鋅銅合金中鋅的含量,取13.00克合金與100克某濃度的硫酸恰好完全反應(yīng),反應(yīng)后剩余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為112.8克.計算:
(1)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
(2)該合金中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工業(yè)上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yīng).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1)實驗時玻璃管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紅棕色粉末變成黑色;,玻璃管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2)實驗時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石灰水變渾濁.
(3)右邊導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進行尾氣處理,防止污染空氣.
(4)實驗開始時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熱,目的是排出裝置內(nèi)的空氣,防止加熱產(chǎn)生爆炸.
(5)除了一氧化碳,還有H2可以還原氧化鐵(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寫出儀器a,b的名稱:a錐形瓶,b水槽.
(2)若實驗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還需要的藥品是稀鹽酸,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序號),收集裝置是C(填序號),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驗滿的方法是把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說明已經(jīng)收集滿.
(3)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試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其基本反應(yīng)類型是分解反應(yīng),選擇的發(fā)生裝置為A(填代號,下同),收集裝置是C或D.實驗結(jié)束后,通過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等操作步驟,可以從生成物中分離出二氧化錳.某同學在實驗結(jié)束時,未將導管移出水面就將酒精燈熄滅了,他可采取的補救措施有迅速將帶有導管的橡皮塞取下(寫一種即可).
(4)實驗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由于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yīng)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鈣覆蓋到大理石表面使反應(yīng)終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能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此合理利用與開發(fā)能源顯得格外重要.
(1)目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燒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大氣污染物,這些氣體在空氣中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在汽油中加入適量的乙醇作為汽車燃料.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3H2O.
(3)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很多,如:木材燃燒時將其架空,給燃著的煤爐吹風等,其中燃燒時將其架空是為了讓木材能與氧氣充分接觸,使燃燒更充分.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人們正在利用和開發(fā)新能源,如風能、氫能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將一只小白鼠放在內(nèi)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氣瓶中并密封,如圖所示.發(fā)現(xiàn)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時間,且瓶壁逐漸變模糊,回答下列問題: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時間的原因是瓶內(nèi)有氧氣,可供小白鼠呼吸
(2)瓶壁變模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瓶壁逐漸變模糊(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O2+Ca(OH)2═CaCO3↓+H2O
(3)燒杯中導管內(nèi)液面高度的變化是上升原因是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從而被吸收,使瓶內(nèi)氣壓減。
(4)最后瓶內(nèi)剩余氣體的主要成分是氮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化學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應(yīng)用
(1)時下興起的環(huán)保炭雕工藝品,是以活性炭為原料,采用傳統(tǒng)手工雕刻而成,炭雕工藝品既能裝飾居室,又對甲醛等有害氣體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地凈化室內(nèi)空氣.
(2)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是指CO(填化學式)引起的中毒.
(3)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山泉水屬于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為了檢驗此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檢驗.生活中將此水軟化的方法是煮沸.
(4)為防止彩色照片褪色,可將照片用塑料薄膜封閉,目的是隔絕氧氣.
(5)為保證實驗成功,凡是制取氣體時,裝藥品前都要檢查裝置的的氣密性.
(6)不經(jīng)常使用的鎖,可向鎖眼中加入少量鉛筆芯粉末,以容易開啟,這是因為石墨具有滑膩性.
(7)鋁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是因為在常溫下,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yīng),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寫化學式),防止鐵制品生銹的一種方法是涂油漆、保持鐵的表面干燥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婧同學學習化學后知道,鎂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白色的氧化鎂固體.但她在空氣中點燃鎂條時,卻發(fā)現(xiàn)在生成的白色固體中還夾雜著少量的淡黃色固體.
【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生成淡黃色固體?
【查閱資料】小婧查閱資料,記錄了下列幾種物質(zhì)的顏色:
物 質(zhì)MgOMgCl2Mg3N2Mg(NO32MgCO3Mg(OH)2
顏 色白色白色淡黃色白色白色白色
其他同學認為不必查閱氯化鎂的顏色,理由是空氣中不含有氯元素,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不能含有氯化鎂;
【提出猜想】分析資料,小婧認為白色固體是氧化鎂;淡黃色固體可能是由鎂與空氣中的氮氣反應(yīng)生成的;
【實驗探究】小婧設(shè)計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將點燃的鎂條伸入充滿氮氣的集氣瓶中,觀察是否生成淡黃色的固體;
【實驗結(jié)論】根據(jù)小婧的實驗結(jié)果,寫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兩個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2Mg+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3Mg+N2$\frac{\underline{\;點燃\;}}{\;}$Mg3N2
【反思與評價】通過上述實驗,你對燃燒有什么新的認識?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鈉是一種非;顫姷慕饘,它能浮在水面上,與水面發(fā)生劇烈反應(yīng),反應(yīng)放出的熱量使鈉熔化成小球,甚至會使鈉和生成的氫氣都發(fā)生燃燒;如圖所示,把一塊銀白色的鈉分別投入到水中和水與煤油里,在b中,鈉同樣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但不發(fā)生燃燒.
(1)鈉和水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為2Na+2H2O=2NaOH+H2↑.
(2)在b中,鈉與水反應(yīng),但不發(fā)生燃燒,這是因為煤油將鈉與空氣隔絕.
(3)在a中,鈉浮在水面上,在b中,鈉懸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這說明鈉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大于煤油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其中甲、乙、丙為單質(zhì);A、B、C、D、E為化合物,且A與B的組成元素相同,D與E的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為黑色粉末,C和E高溫條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其余反應(yīng)條件、部分反應(yīng)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試推斷:
(1)A物質(zhì)的化學式H2O2
(2)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B→甲+乙: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甲→C: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