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碳的化合物是化學物質(zhì)世界中最龐大的家庭。
(1)下列碳的化合物中,汽水含有較多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一氧化碳 B碳酸 C甲烷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時,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的耗用量稱為“碳足跡”,一般情況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跡就越大,碳足跡的計算包括一切用于電力、建設、運輸?shù)确矫娴哪茉匆约拔覀兯褂玫南钠。以下做法可以減小“碳足跡”的是____。
A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D以私家車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4)科學家設想利用太陽能加熱器“捕捉CO2”、“釋放CO2”,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如圖所示。
①步驟1使空氣中CO2含量減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設想的優(yōu)點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原料可循環(huán)使用 B有效利用太陽能 C可全天候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節(jié)約水、保護水”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1)中國也是全球100多個缺水國之一。有些地區(qū)的居民用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常用____________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理論上兩極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是____________;從微觀的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水分解過程中,___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___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見著知微,見微知著”是化學思維方法。
(1)從宏觀知微觀
①常溫下,50mL水與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體積小于100mL,微觀解釋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氣體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氮氣和水,則該氣體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2)從微觀知宏觀
如圖是某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微粒A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_______(填“得”或“失”)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被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以紀念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回答下列問題:
(1)碳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
(2)X屬于____________(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氧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______;
(4)三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科學家研究出碳化鉬(Mo2C)負載金原子組成的高效催化體系,使水煤氣中的CO和H2O在120℃下發(fā)生反應,反應微觀模型如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微觀模型中,除鉬外還有4種元素
B.反應微觀模型中只有3種單質(zhì)分子
C.反應過程中,金原子對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D.該反應過程中,構(gòu)成催化劑的各原子有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位同學查閱資料知: CH4 和CO兩種氣體均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他們想對CH4的還原性進行研究。
[提出假設]他們對CH4還原CuO的產(chǎn)物提出了以下假設:
假設1: Cu、 CO、CO2
假設2: Cu、 CO、H2O
假設3: Cu、 CO2、 H2O
假設4: Cu、CO、CO2、H2O
其中假設_____不合理, 原因是_____。
[設計實驗]為了判斷其它幾種假設的合理性,他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驗步驟:
①通入CH4;②停 止通CH4;③點燃酒精燈加熱; ④停 止加熱;⑤檢驗甲烷的純度;⑥繼續(xù)通入甲烷,直至裝置冷卻。其合理的操作順序是(填序號)_____。
[進行實驗]
(1)甲同學用以下裝置進行定性檢驗(假設藥品都是足量的)。已知: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遇水變藍,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CO2,濃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氣。
為了盡可能多地檢驗出CH4還原CuO的產(chǎn)物,則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填寫字母,裝置可重復使用): A→B→_____→_____ →_____→G→B→_____→_____。
(2)乙同學用以下裝置進行定量測定(假設藥品都是足量的)。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
裝置序號 | M | N | P |
實驗前裝置的質(zhì)量 | 150 | 156.6 | 256.8 |
實驗后裝置的質(zhì)量 | 145.6 | 159.3 | 259.0 |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推測,假設_____合理, 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的智能手機屏幕解鎖圖形為④-①-⑤-⑨-⑥-③-⑤-⑦(見圖)
這七個數(shù)字代表的物質(zhì)為氧氣、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鐵、氧化銅和氫氧化鈣七種物質(zhì)中的某一種。數(shù)字③代表的物質(zhì)常溫常壓下為氣體,數(shù)字⑨為黑色固體。“一”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回答:
(1)數(shù)字⑦代表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是_____。
(2)數(shù)字①與⑤代表的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時_____(填 “放出”或“吸收”)熱量。
(3)數(shù)字①與④代表的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4)數(shù)字⑤與⑨代表的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里現(xiàn)有氯酸鉀、二氧化錳、石灰石、稀硫酸和稀鹽酸以及下列儀器:
(1)甲同學利用上述儀器和藥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選擇的儀器是_____(填序號),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能用此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
(2)乙同學補充了一種儀器_____(填儀器 名稱),再利用上述儀器和藥品制取氧氣,選擇的儀器是_____(填序號),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3)丙同學選用下圖中裝置⑨作為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其中小試管的作用是_____ (寫 一點即可)。
(4)丁同學選用下圖中裝置⑩制取氫氣,此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寫一點即可)。 添加稀硫酸時,液面最好添加到如圖_____處(填字母 “a”、“b"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加深對燃燒條件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滅火的原理。某同學進行了下列探究實驗:
(1)用棉花分別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片刻。觀察到_____現(xiàn)象。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
(2)如圖甲所示:將同樣大小的濾紙碎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銅片的兩側(cè),加熱銅片的中部,可以觀察到_____現(xiàn)象。 通過此實驗,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
(3)如圖乙所示:燒杯中盛有80°C的熱水,分別在燃燒匙和燒杯中導管口放置一小塊白磷(著火點40°C),在廣口瓶中加二氧化錳粉末,在注射器中加過氧化氫溶液,塞緊瓶塞。
①推入H2O2溶液前,燃燒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燒,原因分別是_____。 推入H2O2 溶液后,觀察到燒杯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
②測得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0.8 g氧氣,試計算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zhì)量。(請根據(jù)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在答紙上寫出計算過程)。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我國發(fā)射的高分五號衛(wèi)星是世界首顆實現(xiàn)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wèi)星,可監(jiān)測大氣污染氣體、溫室氣體等,動態(tài)反映我國空氣質(zhì)量狀況。
(1)下列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_____。
A 臭氧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PM10
(2)下列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會形成酸雨的是_____。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
(3)化學知識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理智選擇、科學生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 鼓勵焚燒秸桿節(jié)約能源
B 盡量少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
C 煤爐上放一壺水能防止CO中毒
D 在天然氣燃氣灶上方安裝報警器
(4)化石燃料是_____(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能源,完全燃燒會產(chǎn)生CO2。過量排放CO2會導致溫室效應。我國科學家合成的新型催化劑,可將CO2高效轉(zhuǎn)化為甲醇(CH3OH),該反應的微觀變化示意圖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 該反應的四種物質(zhì)中有兩種氧化物
B 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改變
C 該反應的催化劑在反應前后化學性質(zhì)不改變
D 參加反應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質(zhì)量比為1: 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