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觀察圖中的動物,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圖中屬于脊椎動物的有______。屬于恒溫動物的有______。
(2)魚兒離不開水,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_;青蛙屬于兩棲動物,成體的呼吸主要是通過______進行的。
(3)蝗蟲在分類上屬于___動物;因家兔在繁殖和哺育后代的過程中具有______的特征,所以屬于哺乳動物。
(4)將圖中的生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排列:______。
【答案】魚、青蛙、家兔 家兔 鰓 肺 節(jié)肢 胎生、哺乳 草履蟲→蝗蟲→魚→青蛙→家兔
【解析】
觀圖可知:草履蟲屬于屬于單細胞動物、魚屬于魚類、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家兔屬于哺乳動物,解答即可。
(1)根據(jù)體內(nèi)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體內(nèi)有由脊椎骨構(gòu)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nèi)沒有脊柱。題干中的蝗蟲內(nèi)沒有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魚、青蛙、家兔體內(nèi)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家兔體溫恒定,屬于恒溫動物,青蛙、魚的體溫不恒定,屬于變溫動物。
(2)魚用鰓呼吸,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呼吸器官是肺,皮膚輔助呼吸。
(3)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均分節(jié),因此蝗蟲在分類上屬于節(jié)肢動物。因家兔在繁殖和哺育后代的過程中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屬于哺乳動物。
(4)無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動物→原始腔腸動物動物→原始扁形動物動物→原始線形動物動物→原始環(huán)節(jié)動物→原始軟體動物動物→原始節(jié)肢動物動物→原始棘皮動物動物;無脊椎動物進化為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進化的歷程:原始魚類動物→原始兩棲類動物→原始爬行類動物→鳥類和哺乳類,所以,圖中的生物按照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排列是草履蟲→蝗蟲→魚→青蛙→家兔。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的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設計了著名的“鵝頸瓶實驗”。下圖所示是這位科學家的實驗設計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A瓶內(nèi)的肉湯需要煮沸,目的是 _______
(2)B瓶內(nèi)肉湯仍澄清,說明沒有 _______的繁殖。
(3)打斷瓶頸,肉湯變質(zhì),證明肉湯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的 _______進入了肉湯, 并在肉湯中繁殖造成的。
(4)巴斯德還發(fā)現(xiàn)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_______消毒法。
(5)通過“鵝頸瓶實驗”可知,如果家里沒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以用 _______的方法 使肉湯短時間保存而不會腐敗變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對白兔交配后,產(chǎn)生了 1 只白兔和 2 只黑兔,小亮同學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對兔子的遺傳現(xiàn)象進行了推斷,其中錯誤的是(有關基因用 A、a 表示)( )
A. 白色是顯性性狀 B. 白色和黑色是一對相對性狀
C. 母兔的基因組成是 AA D. 黑兔的基因組成是 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孟德爾雜交實驗之一,將兩株高莖豌豆雜交后,收獲到種子,種子種下去獲得子一代,結(jié)果子一代有的是高莖,有的是短莖。請分析作答:
(1)豌豆的高莖和矮莖稱為_____,它們是由_____控制的。
(2)如果用 D 表示高莖基因,d 表示矮莖基因,則親代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_____。
(3)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子一代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 DD 還是Dd,實驗方案:將子一代自花傳粉,收獲的種子種下去,觀察子二代植株的莖的高矮,如果出現(xiàn)矮莖植株則子一代基因組成是_____;如果全部是_____,則子一代基因組成是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請分析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草和灌木屬于_____者,作為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圖中還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______。
(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通過營養(yǎng)關系構(gòu)成食物鏈。圖中食物鏈共有___________條,請寫出最長的一條:___________。
(3)若人們?yōu)楸Wo草籽而大量捕殺麻雀,草反而會減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