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溫室效應是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防止因溫室效應引起自然災害的辦法是(  )
A.大量墾荒種田B.多植綠色植物
C.多蓄水,讓水吸收二氧化碳D.不辦工廠,減少車輛行駛

分析 如果二氧化碳的量不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就會出現(xiàn)溫室效應,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的過程.

解答 解:防止溫室效應主要應該倡導人們的低碳生活,首先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其次多種植花草樹木.
故選:B.

點評 大力發(fā)展植樹造林,倡導低碳生活,減少環(huán)境污染是防止溫室效應產(chǎn)生的主要措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與番茄果實的果肉屬同一組織的是( 。
A.導管B.洋蔥鱗葉表皮C.玉米的葉脈D.橘子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一個視野內( 。
A.細胞數(shù)目增多,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B.細胞數(shù)目減少,體積變小,視野變暗,視野變大
C.細胞數(shù)目增多,體積變小,視野變亮,視野變大
D.細胞數(shù)目減少,體積變大,視野變暗,視野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 。
A.生產(chǎn)者、消費者B.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
C.陽光、植物、動物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生物圈中的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目前已知有150多萬中.動物都不能制造有機物,只能靠現(xiàn)成的有機物生活;一般都能自由運動,對外界的刺激比植物靈敏;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細胞膜和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是蝗蟲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蝗蟲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屬于節(jié)肢動物.
(2)蝗蟲的[Ⅰ]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
(3)蝗蟲的[Ⅱ]胸部是運動中心,有三對足,善于跳躍,有兩對翅,適于飛行.
(4)蝗蟲的[Ⅲ]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體表有氣門,用于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根據(jù)顯微鏡結構圖回答:
(1)顯微鏡的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取鏡與安放、對光、安放裝片、調焦、觀察和收放等.
(2)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簡內.
(3)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當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意看物鏡,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然后扭動粗準焦螺,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4)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結構是細準焦螺旋.
(5)把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要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央.
(6)用A、B兩臺顯微鏡觀察花粉粒.A的目鏡是10×,物鏡為40×;B的目鏡是5×,物鏡是10×.分析回答:
①A、B兩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分別為400×、50×.
②此時,觀察到花粉粒細胞數(shù)目多的顯微鏡是B.
③觀察到花粉粒細胞大而清晰的顯微鏡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為鯽魚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鯽魚的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鱗片,并有黏液,這些都有利于它減小阻力,其中,黏液還能起到保護身體作用.
(2)鯽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胸鰭和腹鰭支撐整個身體,主要靠身體的軀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擺動部分擺動產(chǎn)生運動動力.
(3)用魚缸飼養(yǎng)觀賞魚時,如果數(shù)量過多,就會發(fā)現(xiàn)魚頻頻浮頭,這是水中氧氣不足導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蝸牛用來完成運動的結構是( 。
A.纖毛B.剛毛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