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患者感染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疾病,去年5月29日我國廣東發(fā)現(xiàn)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患者為韓國人,男性,系韓國MERS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確診病例以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加強和細化了北京口岸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的防控措施,加大來自疫情發(fā)生國家航班檢疫力度,檢驗檢疫人員確認無異常情況后方準許旅客下機和卸貨等.
(1)引起中東呼吸綜合癥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該病原體與其他生物在組成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沒有細胞結構.
(2)韓國因允許MERS患者出境遭批評,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說,限制患者外出并進行隔離治療,這種措施屬于控制傳染源.
(3)中東呼吸綜合癥尚無疫苗,科學家們正在加緊研制中東呼吸綜合癥疫苗,若能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中東呼吸綜合癥,則該疫苗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這種免疫方式為特異性免疫免疫.
(4)病毒在繁殖過程中,會出現(xiàn)病毒耐藥性的變異,對個體生存有利,并容易遺傳給下一代,因此“超級耐藥病毒”的出現(xiàn)可以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
(5)在傳染病流行季節(jié),請你談談怎樣更好地預防?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所以只要切斷傳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分析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 解:(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從傳染病的角度來說,它屬于病原體.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
(2)韓國因允許MERS患者出境遭批評,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說,限制患者外出并進行隔離治療,這種措施屬于控制傳染源;
(3)接種的疫苗只能針對同種病毒起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假如研制出此病的疫苗后,給易感者接種此疫苗,是不會發(fā)病,理由是能使(接種者)體內產生了相對應的抗體.
(4)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細菌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抗生素時,把抗藥性弱的細菌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細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時,又把抗藥性弱的細菌殺死,抗藥性強的細菌活下來.這樣經過抗生素的長期選擇,使得有的細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響了,就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所謂的“超級細菌”.因此.“超級細菌”的出現(xiàn)可以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
(5)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所以只要切斷傳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故答案為:(1)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控制傳染源
(3)抗體;特異性
(4)自然選擇
(5)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所以只要切斷傳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因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傳染病的相關內容,結合分析資料中的內容來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 的方法移入到另一種生物基因組中,就會培育出轉基因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是菜豆種子的結構和萌發(fā)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①是種皮,對幼嫩的胚有保護作用.
(2)甲圖中④是胚芽,能發(fā)育成莖和葉.
(3)⑤的名稱是子葉,它的功能是為胚的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
(4)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②]胚根,將來它可以發(fā)育成幼苗的[⑧]根.
(5)在種子結構中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它由②③④⑤ 四部分構成(填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存在著“藻類→小蝦→小魚→大魚”這樣一條的食物鏈,如果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藻類B.小蝦C.小魚D.大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請分析下面資料,回答問題.
據相關報道,我國科學家已經開發(fā)出一種富含牛肉蛋白質的“馬鈴薯”新品種.科研人員將某種控制牛肉蛋白質合成的基因移植到馬鈴薯的細胞內,馬鈴薯表現(xiàn)出富含牛肉蛋 白質的特性,極大的增加了馬玲薯的營養(yǎng)價值.
(1)一般情況下,菜農在種植馬鈴薯時,都是將馬鈴薯切成帶芽眼的小塊,把小塊的馬鈴薯種在地里繁殖新個體,這種繁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2)資料中科學家培育的“馬鈴薯”新品種,所利用的核心生物技術是轉基因技術.如果把移植到馬鈴薯細胞內的基因破壞后,這種馬鈴薯將不再含有牛肉蛋白質,這一現(xiàn)象 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3)馬鈴薯的黃肉和白肉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受顯性基因D或隱性基因d控制.若通過雜交的方式進行下表所述實驗,并得到有關數(shù)據,試分析:
分組
親代性狀黃色×黃色白色×白色
后代性狀及數(shù)目黃肉1000
白肉15100
①從表中數(shù)據判斷,黃肉是顯性性狀.
②有一個黃肉的馬鈴薯,某人用它與白肉的馬鈴薯進行雜交,后代中既有黃肉的,也有白肉的.請完成這一過程的如圖遺傳圖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某青蛙飼養(yǎng)廠,為縮短青蛙幼體--蝌蚪發(fā)育為成蛙的周期,常用含某種激素的飼料給蝌蚪喂食,這里所說的“某種激素”應該是甲狀腺激素√(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苔蘚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是:作為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植物界的拓荒者,與土壤的形成有密切關系,對保持水土具有一定的作用;是北極冰原上馴鹿等植食動物的食物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閱讀下面的故事,然后回答問題.
      某地曾經發(fā)生了一次洪澇,許多稻田被洪水淹沒了.洪水過后,那兒的水稻幾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來,農民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托人去外地買了一批蛇回來,放到稻田里.說也奇怪,那一年水稻就獲得了豐收.原來那場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給淹死了,田鼠卻游到樹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水稻.現(xiàn)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讓蛇給吃掉了,因而水稻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稻田就是一個小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陽光、洪水、田鼠、蛇等都能影響水稻的生活,在生物學上,把影響水稻生活的這些因素統(tǒng)稱為生態(tài)因素,其中陽光、洪水屬于非生物因素.
(2)稻田里還會有少許雜草與水稻爭奪著陽光、養(yǎng)料、水分,那么水稻和雜草之間存在著
競爭關系.
(3)在水稻田里,直接影響水稻收成的生物是田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2.作出假設是實驗研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對問題作出各種嘗試性解釋.√(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