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粽子是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雞蛋、豬肉、香菇等。請據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粽子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膨大的部位[_____]中開始消化,最終在小腸內被消化成_____才能被吸收。
(2)人體①器官能分泌_____,它不含消化酶,但能促進粽子中脂肪的消化。
(3)粽子被消化后,營養(yǎng)物質主要通過消化道的[ ④ ]_____進行吸收, 其內表面具有____、小腸絨毛等結構可擴大吸收的表面積。
【答案】③ 氨基酸 膽汁 小腸 皺襞
【解析】
粽子內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等三大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必須轉化成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利用,圖示是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圖,①是肝臟,②是大腸,③是胃,④是小腸,據此解答。
(1)食物的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種情況,物理性消化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把食物與消化液混合的過程。蛋白質在口腔內只進行物理性消化,到胃內,胃內有胃蛋白酶,使蛋白質初步消化,最終在小腸被消化成氨基酸從而被吸收。所以粽子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膨大的部位[③]胃中開始消化,最終在小腸內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2)脂肪的消化比較特殊,口腔和胃都沒有消化脂肪的消化液,進入小腸后,小腸內有腸液、胰液、膽汁等三種消化液,其中的膽汁是有肝臟分泌的,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使脂肪轉化為脂肪微粒,大大增加了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所以人體①肝臟器官能分泌膽汁,它不含消化酶,但能促進粽子中脂肪的消化。
(3)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內有腸液、胰液.膽汁三中消化液,腸液和胰液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蛋白質酶,是消化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吸收的主要場所。粽子被消化后,營養(yǎng)物質主要通過消化道的[ ④ ]小腸進行吸收,其內表面具有皺襞、小腸絨毛等結構可擴大吸收的表面積。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為人體呼吸系統(tǒng)示意圖,圖乙為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①②③④⑤組成呼吸系統(tǒng)的_________,對吸入的空氣有清潔、溫暖、_________的作用。
(2)當結構[ ⑦ ]膈肌收縮時,人體_________(選填“吸氣”或“呼氣”)
(3)從圖乙可看出:肺泡外面繞著豐富的_______,有利于氣體交換。
(4)圖乙箭頭A、B表示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箭頭B表示的氣體是_________,此后血液變成_________(選填“動脈血”或“靜脈血”)
(5)分析下表中數據,可以得出:呼出氣體中_______減少,_________和_________增多。
氣體成分 | 氮氣 | 氧氣 | 二氧化碳 | 水 | 其他氣體 |
空氣(%)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氣體(%) | 78 | 16 | 4 | 1.1 | 0.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雜技演員的訓練是很苦的,表演的節(jié)目令人嘆為觀止,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包括①、②和③三部分
B.③內有滑液,增強了關節(jié)的牢固性
C.屈肘過程中⑦起到支點的作用
D.任何一個動作的產生只有運動系統(tǒng)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A、B、C、D、E分別表示五種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家蠶的發(fā)育過程經歷了四個時期,屬于_____發(fā)育。
(2)家蠶體細胞有28對染色體,它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_____。
(3)若選用黃足蠶與白足蠶雜交,后代全是黃足蠶,這說明白足是_____性狀。
(4)D圖所示雞卵結構中,為胚盤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物質的結構是_____;鳥類的生殖方式比青蛙的高等,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_____。
①卵生 ②胎生 ③體內受精 ④體外受精 ⑤卵外有卵殼保護 ⑥有孵卵、育雛行為
(5)圖E馬鈴薯塊莖繁殖多代后容易感染病毒,科學工作者利用莖尖在無菌條件下培養(yǎng)成脫毒馬鈴薯,然后進行栽培,這種技術屬于_____;馬鈴薯的新品種通常利用_____生殖進行培育,這種生殖方式的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最常見的環(huán)節(jié)動物蚯蚓,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B是蚯蚓的前端
B.①是蚯蚓的環(huán)帶
C.蚯蚓的身體由許多相似的②組成
D.蚯蚓靠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