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蜥蜴的皮膚結構與陸地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是( 。
A.皮膚裸露,分泌黏液B.皮膚干燥,覆蓋著角質鱗片
C.體表濕潤,覆蓋著角質鱗片D.皮膚失去氣體交換的能力

分析 陸生動物適于陸生的特點:
(1)陸地氣候相對干燥,與此相適應,陸生動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
(2)陸地上的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
(4)陸地動物還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做出反應.

解答 解:蜥蜴皮膚干燥,覆蓋著角質鱗片,能減少體內水分蒸發(fā),適應干燥的陸地生活.所以蜥蜴的皮膚結構與陸地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是“皮膚干燥,覆蓋著角質鱗片”.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陸生動物防止水分蒸發(fā)適于陸生的結構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據(jù)報道,從2012年3月3日至4月15日,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連續(xù)發(fā)現(xiàn)12頭江豚死亡.白鰭豚已經功能性滅絕,江豚又接連死亡,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將引發(fā)一場生態(tài)災難…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江豚與海洋中的鯨都屬于同類動物,因其具有胎生哺乳的生殖發(fā)育特點,故而屬于哺乳動物.
(2)專家介紹,江豚的食物主要以小魚為主,他們之間構成了捕食關系.在“浮游植物→水蚤→小魚→江豚”這一條食物鏈中,浮游植物是生產者;當人類將難分解的有毒物質排放到洞庭湖水域中,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江豚.
(3)長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中的兩種淡水鯨類之一,近年來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一旦絕種將嚴重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4)對江豚尸體進行解剖,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具有外傷,有的腹中沒有食物,由此可推測江豚死亡的原因可能有③④(填代號).
①疾病死亡  ②中毒死亡  ③饑餓死亡  ④螺旋槳等致傷而死
(5)請?zhí)岢鲆粭l保護江豚的有效措施.廣泛宣傳(加強監(jiān)管、完善制度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綠色植物的葉片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①,遺傳物質在②中,能控制物質進出起保護作用的是③,上述①②③分別是(  )
A.線粒體、細胞壁、細胞核B.葉綠體、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D.葉綠體、細胞核、細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生物圈是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根據(jù)芽的著生位置不同可將芽分為頂芽和側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哪項不是動物對自然界的作用( 。
A.蜣螂清除動物的糞便B.狗傳播植物的種子
C.蛇吃老鼠D.人吃蛇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在一個蘋果中生有7個發(fā)育成熟的種子,在它發(fā)育的過程時,最少需要的胚珠的數(shù)目是( 。
A.7個B.14個C.21個D.28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目前,作為家庭擺設的一種球狀生態(tài)瓶很受人們青睞.該球密封,其內裝有河水、2~3條小魚,底部有泥沙,并生長著一些水草.球體內的小魚、水草都是活的.請完成下列問題.
(1)這種生態(tài)球應放在有陽光的地方.
(2)小魚和水草都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為小魚提供有機物和氧氣;小魚能為水草提供二氧化碳,排出的糞便等廢物被細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之后,能再被水草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顯微鏡中有放大物像的結構是( 。
A.目鏡和物鏡B.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
C.反光鏡和光圈D.轉換器和載物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