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實驗.在A、B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等量的清水,在兩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顆完整的大豆種子,并分別編號.將A燒杯放在溫度適宜的恒溫箱中,B燒杯放人4℃的冰箱中,數(shù)天后觀察.請回答以下問題:
(1)該同學提出的假設是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該實驗方案中實際上包括三組對照實驗,其中②與⑤形成對照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3)在6顆種子中,你認為②號種子能夠萌發(fā).如果該種子也沒有萌發(fā),則可能的原因是胚死亡或處于休眠期.
(4)該實驗設計中存在的一個缺陷是每組實驗只有一粒種子.

分析 種子的萌發(fā)的外界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探究這些條件時我們用對照實驗的方法.圖示中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是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合適的溫度,分析實驗裝置可知:①號種子缺少水分,不萌發(fā);③號種子缺少空氣,不萌發(fā);⑤號種子溫度低,不萌發(fā),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該同學設計的實驗可以看出6粒種子分別在不同溫度、水分、空氣情況下進行種子萌發(fā)的探究實驗.可知該同學要探究種子萌發(fā)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所以假設可為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由于探究實驗變量的惟一性,該實驗方案中實際上包括三組對照實驗,其中②與⑤對照組有唯一變量--溫度,主要探究的是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②與①對照組有唯一變量--水分,主要探究的是水分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與⑤對照組有唯一變量--空氣,主要探究的是空氣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3)在實驗中只有②號瓶中的種子滿足了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充足的空氣、適量的水、適宜的溫度,所以只有②號瓶中的種子可能萌發(fā).如果該種子也沒有萌發(fā),就不是種子萌發(fā)的外部條件的影響了,則可能的原因是自身原因不滿足(胚不完整、不活)或正處于休眠期.
(4)因為種子萌發(fā)同樣需要滿足自身條件且種子不處在休眠期.實驗時只取1粒種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實驗時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常取多粒種子.如10粒.
故答案為:(1)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②;⑤
(3)②;胚死亡或處于休眠期;
(4)每組實驗只有一粒種子.

點評 通過該實驗可知: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血吸蟲的中間宿主是釘螺,終宿主是人和畜.√.(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廣饒縣英才學校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兩項重要的生理活動,圖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則

A.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機物和氧氣,Ⅰ是呼吸作用

C.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機物和氧氣,Ⅰ是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細菌對植物體是否具有分解作用:
提出問題: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具有分解作用嗎?
作出假設: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具有分解作用
實驗材料:經(jīng)過滅菌處理的2個大小相同的梨、枯草桿菌、刀片
實驗方案及步驟:將兩個梨進行滅菌處理后,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細菌后,也放在無菌條件下
實驗現(xiàn)象:乙組梨先腐爛
實驗結(jié)論: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具有分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是顯微鏡視野中的一滴血液,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2是紅細胞,能運輸氧氣
B.1是白細胞,能夠吞噬侵入體內(nèi)的病菌
C.3是血清,可運載血細胞和養(yǎng)料
D.4是血小板,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顯示的是顯微鏡操作過程中的兩個步驟,

(1)表示下降鏡筒的是圖A,你推斷的理由是眼睛從側(cè)面注視物鏡;
(2)表示觀察物像的是圖B,此時一只眼睛注視目鏡,另一只眼睛就看著畫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大多扁形動物營寄生生活,如在人或動物體肝臟的華枝睪吸蟲,在人體門靜脈內(nèi)的日本血吸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的腸道等器官內(nèi)的豬帶絳蟲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將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晝夜,選取其中一個葉片,用三角形的黑紙片將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如圖一所示),置于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后,摘下該葉片,去掉黑紙片,經(jīng)過酒精脫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檢驗,請分析回答:

(1)將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晝夜的目的是把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運走耗盡.
(2)葉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這樣處理可起到對照作用.
(3)圖二是對葉片顏色處理的裝置,正確的是乙,圖中能使葉片脫色的液體是[2]酒精.
(4)在脫色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圖一中未遮光部分變成變藍,說明該部分含有淀粉.
(5)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
(6)分別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上相同位置摘取形狀、大小基本相同的3片葉子,用打孔器取同樣大小的圓片,脫色后用碘酒處理,結(jié)果最可能是B
A.早晨摘取的葉片藍紫色最深    B.傍晚摘取的葉片藍紫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葉片藍紫色最深    D.3片葉子藍紫色深淺程度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是神經(jīng)元結(jié)構(gòu)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神經(jīng)元又叫神經(jīng)細胞,它和一般細胞一樣具有細胞的主體結(jié)構(gòu)部分細胞體.但它和其他細胞明顯不同的是它生有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 兩種.
(2)圖中的②和套在它外面的髓鞘共同組成一條神經(jīng)纖維.其末端的細小分支是神經(jīng)末梢.
(3)許多神經(jīng)纖維集結(jié)成束,外面包有膜,構(gòu)成一條神經(j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