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1. A.
    長期使用DDT導致稻螟體內(nèi)產(chǎn)生抗DDT的抗體
  2. B.
    稻螟長期沾染DDT,體表形成抵抗DDT的保護膜
  3. C.
    選擇作用使得種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4. D.
    80年代所用的DDT品質較過去差
C
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害蟲抗藥性的形成.解答時可以從自然選擇和抗藥性形成的過程方面來切入.
解答: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nóng)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nóng)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jīng)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nóng)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nóng)藥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20世紀6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選擇作用使得種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害蟲抗藥性增強的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世紀6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013

20世紀60年代用DDT來殺滅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殺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

A.80年代所用的DDT品質較過去差

B.稻螟長期沾染DDT,體表形成抵抗DDT的保護膜

C.選擇作用使種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長期使用DDT導致稻螟體內(nèi)產(chǎn)生抗DDT的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福建省泉州一中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世紀6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A.長期使用DDT導致稻螟體內(nèi)產(chǎn)生抗DDT的抗體
B.稻螟長期沾染DDT,體表形成抵抗DDT的保護膜
C.選擇作用使得種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80年代所用的DDT品質較過去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世紀6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殺滅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A.長期使用DDT導致稻螟體內(nèi)產(chǎn)生抗DDT的抗體

B.稻螟長期沾染DDT,體表形成抵抗DDT的保護膜

C.選擇作用使得種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80年代所用的DDT品質較過去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