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仔細識別如圖中的各類植物,分析判定:

(1)圖A代表的植物屬于______植物,圖B代表的植物屬于______植物.圖C代表的植物屬于_____植物.夏天,池水變綠的原因是圖中____類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2)通過比較可知,結構最簡單的是圖______,用種子繁殖的是圖______。

(3)圖C常通過______進行繁殖.圖中D類植物產生的種子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

【答案】 藻類 苔蘚 蕨類 A D 孢子 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解析】(1)(2)(3)圖A是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圖B是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無根,只有假根,有了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圖C是腎蕨,屬于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且體內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供植株生長利用,機械組織能支撐地上部分,因此蕨類植物一般長的比較高大,用孢子繁殖后代;圖D是玉米,屬于種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是最高等的植物類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線性動物都是寄生蟲.(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體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自然界中,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探究玉米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實驗。將50粒大小相似的玉米種子分成5份,放在5個培養(yǎng)皿中進行培養(yǎng),記錄觀察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請你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分組

1號培養(yǎng)皿

2號培養(yǎng)皿

3號培養(yǎng)皿

4號培養(yǎng)皿

5號培養(yǎng)皿

光照

有光

有光

無光

有光

無光

溫度

25℃

4℃

25℃

25℃

25℃

干濕狀況

潮濕

潮濕

干燥

水淹沒種子

潮濕

發(fā)芽數(shù)量

9粒

0粒

0粒

0粒

8粒

(1)如表的實驗設計共包含了_________組對照實驗。

(2)1和4作對照變量,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號和5號對照能否證明光是玉米種子萌發(fā)的必要條件?________________。

(4)玉米種子的萌發(fā)初期,營養(yǎng)來自種子的[ ]_____________。

(5)收獲時,果穗上往往有缺,F(xiàn)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傳粉不足引起的,為了彌補這種情況,我們要給玉米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產量。

(6)假如1號培養(yǎng)皿中的種子都沒有萌發(fā),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說出其中1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森林古猿就是類人猿
B.人類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C.人類進化是個漫長的過程
D.現(xiàn)代類人猿與人類有共同祖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從結構層次上分析,老山羊比小白楊多了( 。

A. 細胞 B. 組織 C. 器官 D. 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蚯蚓的活動使土壤變得疏松、肥沃.說明了(  )

A. 生物依賴環(huán)境 B. 環(huán)境影響生物 C. 生物影響環(huán)境 D. 生物適應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草履蟲的結構圖,請讀圖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 說明:“[ ]”填序號, 填名稱。)

1)草履蟲生活在淡水中,靠[ ] _______進行運動。

2)食物在[ ] ________附近的纖毛的快速擺動下被送入口內,形成食物泡,逐漸被消化。

3)草履蟲通過[ ] 從水中獲得氧氣,并將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4)草履蟲代謝的廢物是由________收集,進而排出體外的。

5)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從 排出。

6)在觀察草履蟲的實驗中,用來觀察的液滴應取自培養(yǎng)液的 ,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毛細血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B.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C.數(shù)量大,分布廣,管內血流速度快
D.管腔內徑只有8﹣10微米,幾乎只能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