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探究:圖I、圖Ⅱ、圖Ⅲ分別表示人新鮮血液分層、觀察人血涂片、觀察小魚尾鰭內(nèi)血液流動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I中加入試管的血液若來自上肢靜脈,顏色應是_____。若沒有加入抗凝劑,則血液在圖Ⅱ中的[_____]_____作用下,不發(fā)生分層。
(2)圖I中的③是_____,若某人③低于正常值,應建議多吃富含蛋白質(zhì)和_____的食物。
(3)某志愿者從平原到西藏支教半年后,圖Ⅱ中的[_____]_____數(shù)量明顯增多。空氣中的氧含量會影響它的數(shù)量嗎?你的假設是_____。
(4)Ⅱ圖所示血樣的提供者反映嗓子疼。鏡檢若發(fā)現(xiàn)[_____]_____數(shù)量高于正常值,此人很可能是有_____。
(5)由圖Ⅲ可判斷,A是_____血管。B是_____血管。
【答案】暗紅 乙 血小板 紅細胞 含鐵無機鹽 甲 紅細胞 空氣中的氧含量會影響血液中紅細胞的數(shù)量 丙 白細胞 炎癥 動脈 毛細
【解析】
圖中:①血漿、②白細胞和血小板、③紅細胞,甲是紅細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細胞,A是動脈,B是毛細血管,C是靜脈。
(1)圖I中加入試管的血液若來自上肢靜脈,上肢靜脈里的血是靜脈血。顏色應是暗紅色。圖Ⅱ中的乙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加速血液凝固在三種血細胞中,若沒有加入抗凝劑不發(fā)生分層。
(2)紅細胞的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的含量都過少,表明可能患有貧血病,圖I中的③是紅細胞,若某人③紅細胞低于正常值,該同學紅細胞計數(shù)正常,但是血紅蛋白的含量過少,所以醫(yī)生仍診斷他患有貧血癥。由于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zhì),因此,她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zhì)和鐵較為豐富的食物。
(3)高原地區(qū)同平原地區(qū)相比,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區(qū),身體會做相應的調(diào)節(jié),圖Ⅱ血液中的甲紅細胞數(shù)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會增加,從而增強血液的供氧能力,以滿足人體對氧的需要。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zhì),它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jié)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因此空氣中的氧含量會影響血液中紅細胞的數(shù)量。
(4)白細胞呈圓球狀,唯一有細胞核的血細胞,功能是防御疾病。人體出現(xiàn)炎癥時血液中的白細胞的數(shù)量會明顯增多。Ⅱ圖所示血樣的提供者反映嗓子疼。鏡檢若發(fā)現(xiàn)丙白細胞數(shù)量高于正常值,此人很可能是有炎癥。
(5)血液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血液是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動脈。因此圖中A是動脈,B是毛細血管,C是靜脈。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的體細胞、生殖細胞、受精卵內(nèi)的染色體數(shù)分別是( )
A.46條 23條 46條
B.46條 46條 23條
C.46條 46條 46條
D.23條 23條 23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在亞洲叢林中的鼴鼠在伸展四肢的時候,可以看到其身體兩側(cè)皮膚的飛膜,由此可推測鼴鼠的運動方式是( )
A.滑翔
B.奔跑
C.爬行
D.飛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小魚尾鰭在顯微鏡下的視野圖像,據(jù)圖回答問題。
(1)根據(jù)血流方向判斷[A]是_____血管(填“動脈”或“靜脈")。
(2)血流速度較快的血管是[ ]_____,血流速度較慢的是[ ]_____,血流速度最慢的是[ ]_____,管壁只由一層_____構(gòu)成,管徑_____,管內(nèi)的紅細胞呈單行通過,是進行_____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模擬某營養(yǎng)物質(zhì)在口腔的消化過程。根據(jù)圖判斷①②③三種物質(zhì)分別是( )
A.淀粉、淀粉酶、麥芽糖
B.淀粉、葡萄糖酶、葡萄糖
C.蛋白質(zhì)、蛋白酶、氨基酸
D.脂肪、膽汁、甘油和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臺顯微鏡有“5×”、“15×”兩個目鏡,有“10×”、“45×”兩個物鏡,則這臺顯微鏡的最低放大數(shù)是( )
A.75倍
B.225倍
C.675倍
D.50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