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制作饅頭、面包利用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根瘤菌 C.酵母菌 D.霉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你有沒有發(fā)現米飯在口腔里越來越甜,這是由于口腔中 的唾液使米飯中的淀粉開始分解為其他有甜味的糖類,下面是某小組進行的一個實驗,請你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步驟1:取適量的新鮮米飯,打碎,做成漿糊并振蕩,分成2等份.
步驟2:將口漱凈,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燒杯中.
步驟3:取2支潔凈試管,分別編號為1,2.
步驟4:進行如下圖系列操作:
(1)上述圖示D的1,2號試管中,滴加碘液后,呈藍色的是______,碘液的作用是用來檢驗是否存在______。
(2)該實驗的目的是觀察______對淀粉的作用。
(3)該探究實驗過程中,1號試管進行的實驗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______。
(4)如果將C過程燒杯中的水換為0℃,再重復D過程,這兩個試管中漿糊的顏色都是藍色,說明______能影響唾液中消化酶作用的發(fā)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萌萌是個愛鉆研的學生,她利用礦泉水瓶做了一系列有關植物生理作用的實驗。請仔細閱讀,回答問題:
(1)將A裝置光照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液面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葉片進行了______________作用。
(2)B裝置中萌發(fā)的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產生的___________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將B裝置中的氣體通入到C裝置清水中,再將C裝置塑料瓶稍捏扁,關上輸液器開關,擰緊瓶蓋,光照3-4小時。C裝置中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說明氣體是________,該氣體是金魚藻進行_________作用產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蚯蚓生活習性圖,請據圖回答:
(1)蚓生活在富含有機物的濕潤的土壤中,依靠_____和______的配合進行運動。
(2)蚓的身體由許多______________組成,在靠近前端的體節(jié)中有幾節(jié)顏色較淺,看上去像指環(huán)一樣的結構叫做___________。
(3)手指在蚯蚓的體表輕輕觸摸,感覺有些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腹面處來回撫摸,會感到有一些小突起,這就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953年,美國科學家米勒等人根據原始地球環(huán)境設計進行了一個模擬實驗,這個實驗證明了( )
A.原始大氣成分能夠轉變?yōu)橛袡C小分子物質
B.原始大氣成分能夠轉變原始生命
C.有機小分子物質能夠轉變?yōu)橛袡C大分子物質
D.有機大分子物質能夠轉變?yōu)樵忌?/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據統(tǒng)計,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高達36.7%.預防近視、珍愛雙眼、注意用眼衛(wèi)生,青年要從我做起.下面是某校生物探究性學習小組同學對近視形成原因進行的實驗探究(圖甲表示實驗裝置,圖乙表示眼球結構).請結合圖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步驟:
步驟一:按照圖甲裝置,調整蠟燭,雙凸透鏡和白紙板三者之間的距離,直至白紙板上出現一個清晰的物像為止.
步驟二:把透鏡換成一個凸度稍大的雙凸透鏡,觀察白紙板上蠟燭的物像變化.
步驟三:左右移動白紙板,直到白紙板上再次出現一個清晰的物像為止.
步驟四:不改變原裝置中凸透鏡的凸度,只向右移動白紙板的位置,觀察白紙板上蠟燭的物像變化.
(1)小組討論中,婧婧同學發(fā)言說,圖甲裝置中的雙凸透鏡是模擬圖乙中的結構[] , 該結構曲度的大小可由[]進行調節(jié).
(2)洋洋同學發(fā)言說,圖甲中的白紙板是模擬圖乙中的結構[] , 我們之所以能看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該結構上有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線的刺激.
(3)芳芳同學說,根據對實現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近視形成的可能原因是圖乙中的結構[]曲度過大或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所致.所以我們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要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4)莎莎同學發(fā)言說,她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天夜晚看書時突然停電,瞬間眼前一片烏黑,什么都看不見,片刻后才逐漸看見周圍的物體,這種變化是由圖乙結構中的[]變大所引起的.
(5)浩浩同學說:“珍愛生命,安全出行”.我國從2013年元月1日起,通過立法加大對闖紅燈司機的懲罰力度,司機看見紅燈立即停車的反射過程是:“紅燈的光線→(用箭頭和圖乙中番號表示)→神經中樞→效應器→停車”,該反應屬于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