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實驗法的基本過程是( 。
A.觀察并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并完成實驗→得出結論
B.觀察并提出問題→設計并完成實驗→做出假設→得出結論
C.觀察并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得出結論→設計并完成實驗
D.觀察并提出問題→得出結論→做出假設→設計并完成實驗

分析 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是否成功,取決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是否科學合理.

解答 解: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所以,實驗法的基本過程是觀察并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并完成實驗→得出結論.
故選:A

點評 關鍵是理解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防止食物腐敗的主要原理是( 。
A.與空氣隔絕B.添加防腐劑
C.殺滅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長和生殖D.把食物煮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在觀察某一裝片的同一位置時,下列哪種目鏡和物鏡的組合,在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 。
A.目鏡5×,物鏡10×B.目鏡10×,物鏡10×C.目鏡5×,物鏡40×D.目鏡10×,物鏡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一個男子把X染色體上的色盲基因b傳給他兒子的概率是( 。
A.50%B.25%C.12.5%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科學家做過如下實驗,將深色樺尺蛾和淺色燁尺蛾分別進行標記.然后放養(yǎng)于不同的地點,一段時間后.一段時間后,將所釋放的樺尺蛾盡量收回,統(tǒng)計其數(shù)目,結果如表:
類型工業(yè)污染區(qū)非工業(yè)區(qū)
數(shù)據(jù)深色蛾淺色蛾深色蛾淺色蛾
項目
釋放數(shù)目154只164只472只496只
再回收率58%25%6%42%
(1)樺尺蛾的體色有深淺之分,這是一種變異現(xiàn)象(填“遺傳”或“變異”).假設深色由顯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淺色由隱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組成可能是BB或Bb.
(2)從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樺尺蛾,保護色是不同的.根據(jù)達爾文理論,保護色的形成是B.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
C.不能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                 D.動物聰明的表現(xiàn)
(3)由此可以看出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決定著生物的進化方向.
(4)生物的有利變異、不利變異是相對的,(選填“絕對的”或“相對的”)隨著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也會發(fā)生變化.
(5)樺尺蛾的幼蟲對樺樹的危害很大.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這種林業(yè)害蟲,既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正常情況下,胚胎在母體內(nèi)發(fā)育的場所是( 。
A.卵巢B.輸卵管C.腹腔D.子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水螅等腔腸動物,排出食物殘渣的結構是( 。
A.B.消化腔C.肛門D.口和肛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是“觀察植物細胞”實驗中的幾個步驟,其中步驟②和④滴加的液體分別是( 。
A.清水、清水B.碘液、清水C.清水、碘液D.碘液、碘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血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通過對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體的許多生理狀況.如圖是小明檢查時的血涂片和化驗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醫(yī)院檢驗科報告單(部分)
化驗項目測定值正常參考值
RBC (紅細胞)3.8×1012個/L(4.0~5.5)×1012個/L
WBC。ò准毎6.8×109個/L(4.0~10)×109個/L
Hb (血紅蛋白)85g/L120~160g/L
PLT。ㄑ“澹210×109個/L(100~300)×109個/L
A.血液由圖中的①②③組成,其中①的數(shù)量最多,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
B.圖中的②能吞噬病菌,人體出現(xiàn)炎癥時,②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
C.圖中③有細胞核,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D.根據(jù)小明的化驗結果,醫(yī)生建議他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