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2004•吉林)不等式2(x-2)≤x-2的非負整數解的個數為( )
A.1
B.2
C.3
D.4
【答案】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非負整數解.
解答:解:解不等式2(x-2)≤x-2得x≤2,
因而非負整數解是0,1,2共3個.
故選C.
點評:熟練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正確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此題的關鍵.解不等式要用到不等式的性質:
(1)不等式的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2)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3)不等式的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04年全國中考數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05)(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4•吉林)已知拋物線L:y=ax2+bx+c(其中a、b、c都不等于0),它的頂點P的坐標是,與y軸的交點是M(0,c).我們稱以M為頂點,對稱軸是y軸且過點P的拋物線為拋物線L的伴隨拋物線,直線PM為L的伴隨直線.
(1)請直接寫出拋物線y=2x2-4x+1的伴隨拋物線和伴隨直線的解析式:
伴隨拋物線的解析式 ______,伴隨直線的解析式 ______;
(2)若一條拋物線的伴隨拋物線和伴隨直線分別是y=-x2-3和y=-x-3,則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是 ______;
(3)求拋物線L:y=ax2+bx+c(其中a、b、c都不等于0)的伴隨拋物線和伴隨直線的解析式;
(4)若拋物線L與x軸交于A(x1,0)、B(x2,0)兩點,x2>x1>0,它的伴隨拋物線與x軸交于C、D兩點,且AB=CD.請求出a、b、c應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04年全國中考數學試題匯編《一次函數》(04)(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4•吉林)如圖,大拇指與小拇指盡量張開時,兩指尖的距離稱為指距.某項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人的身高h是指距d的一次函數.下表是測得的指距與身高的一組數據:
指距d(cm)20212223
身高h(cm)160169178187
(1)求出h與d之間的函數關系式;(不要求寫出自變量d的取值范圍)
(2)某人身高為196cm,一般情況下他的指距應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04年吉林省中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4•吉林)已知拋物線L:y=ax2+bx+c(其中a、b、c都不等于0),它的頂點P的坐標是,與y軸的交點是M(0,c).我們稱以M為頂點,對稱軸是y軸且過點P的拋物線為拋物線L的伴隨拋物線,直線PM為L的伴隨直線.
(1)請直接寫出拋物線y=2x2-4x+1的伴隨拋物線和伴隨直線的解析式:
伴隨拋物線的解析式 ______,伴隨直線的解析式 ______;
(2)若一條拋物線的伴隨拋物線和伴隨直線分別是y=-x2-3和y=-x-3,則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是 ______;
(3)求拋物線L:y=ax2+bx+c(其中a、b、c都不等于0)的伴隨拋物線和伴隨直線的解析式;
(4)若拋物線L與x軸交于A(x1,0)、B(x2,0)兩點,x2>x1>0,它的伴隨拋物線與x軸交于C、D兩點,且AB=CD.請求出a、b、c應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04年吉林省中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4•吉林)如圖,大拇指與小拇指盡量張開時,兩指尖的距離稱為指距.某項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人的身高h是指距d的一次函數.下表是測得的指距與身高的一組數據:
指距d(cm)20212223
身高h(cm)160169178187
(1)求出h與d之間的函數關系式;(不要求寫出自變量d的取值范圍)
(2)某人身高為196cm,一般情況下他的指距應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0年中考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二)(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4•吉林)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2,劃分成12×12個小正方形格.將邊長為n(n為整數,且2≤n≤11)的黑白兩色正方形紙片按圖中的方式黑白相間地擺放,第一張n×n的紙片正好蓋住正方形ABCD左上角的n×n個小正方形格,第二張紙片蓋住第一張紙片的部分恰好為(n-1)×(n-1)的正方形.如此擺放下去,最后直到紙片蓋住正方形ABCD的右下角為止.
請你認真觀察思考后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正方形紙片邊長n的取值不同,完成擺放時所使用正方形紙片的張數也不同,請?zhí)顚懴卤恚?table class="edittable">紙片的邊長n23456使用的紙片張數(2)設正方形ABCD被紙片蓋住的面積(重合部分只計一次)為S1,未被蓋住的面積為S2
①當n=2時,求S1:S2的值;
②是否存在使得S1=S2的n值,若存在,請求出這樣的n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