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旋轉變換是世界運動變化的簡捷形式之一,也是數學問題中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解與圖形的旋轉相關的問題常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而利用旋轉過程中的不變量、不變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請你選擇其中一題進行解答.
(1)如圖1,已知P是等邊三角形ABC內一點,PB=2,PC=1,∠BPC=150°,求PA的長;
(2)如圖2,已知O是等邊△ABC內的一點,∠AOB、∠BOC、∠AOC的角度之比為6:5:4.求在以OA、OB、OC為邊的三角形中,此三邊所對的角度之比.

解:(1)如圖,連接PP′,
將△BPC繞C點順時針旋轉60°到△AP′C的位置,由旋轉的性質,得CP=CP′,
∴△PP′C為等邊三角形,
由旋轉的性質可知∠AP′C=∠BPC=150°,
∴∠AP′P=150°-60°=90°,
又∵PP′=PC=1,AP′=BP=2,
∴在Rt△APP′中,由勾股定理,得PA==;

(2)以點A為中心,將△AOB逆時針旋轉60°得△AO′C,
則△AO′C≌△AOB.
∴O′C=OB.連接OO′,
知△AOO′為等邊三角形.
則OO′=OA,
∴△OO′C為以OA、OB、OC為邊組成的三角形,
∵∠AOB:∠BOC:∠AOC=6:5:4,∠AOB+∠BOC+∠AOC=360°,
∴∠AOB=144°,∠BOC=120°,∠AOC=96°,
∵△AOO′為等邊三角形,
∴∠COO′=96°-60°=36°,∠CO′O=∠CO′A-60°=∠AOB-60°=84°,
∠OCO′=180°-36°-84°=60°,
∴∠OCO′:∠COO′:∠CO′O=5:3:7.
分析:(1)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將△BPC繞C點順時針旋轉60°到△AP′C的位置,可證△PP′C為等邊三角形,由旋轉的性質可知∠AP′C=∠BPC=150°,從而可得∠AP′P=90°,PP′=PC=1,已知AP′=BP=2,在Rt△APP′中,由勾股定理可求PA;
(2)如圖②,將△AOB繞A點逆時針旋轉60°到△AO′C的位置,由旋轉的性質可知OA=OO′,OB=CO′,故以OA、OB、OC為邊組成的三角形為△OO′C,再根據已知條件求△OO′C的各內角即可.
點評:本題利用了旋轉的性質解題.關鍵是根據AB=BC,∠ABC=60°,得出等邊三角形,運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直角三角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旋轉變換是世界運動變化的簡捷形式之一,也是數學問題中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解與圖形的旋轉相關的問題常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識,而利用旋轉過程中的不變量、不變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請你選擇其中一題進行解答.
(1)如圖1,已知P是等邊三角形ABC內一點,PB=2,PC=1,∠BPC=150°,求PA的長;
(2)如圖2,已知O是等邊△ABC內的一點,∠AOB、∠BOC、∠AOC的角度之比為6:5精英家教網:4.求在以OA、OB、OC為邊的三角形中,此三邊所對的角度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延慶縣二模)閱讀下面材料:
小偉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在△ABC(其中∠BAC是一個可以變化的角)中,AB=2,AC=4,以BC為邊在BC的下方作等邊△PBC,求AP的最大值.
小偉是這樣思考的:利用變換和等邊三角形將邊的位置重新組合.他的方法是以點B為旋轉中心將△ABP逆時針旋轉60°得到△A′BC,連接A′A,當點A落在A′C上時,此題可解(如圖2).
請你回答:AP的最大值是
6
6

參考小偉同學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3,等腰Rt△ABC.邊AB=4,P為△ABC內部一點,則AP+BP+CP的最小值是
2
2
+2
6
(或不化簡為
32+16
3
2
2
+2
6
(或不化簡為
32+16
3
.(結果可以不化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一個圖形無論經過平移變換,還是經過旋轉變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對應線段平行 
②對應線段相等 
③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④對應角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一個圖形無論經過平移變換,還是經過旋轉變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對應線段平行 
②對應線段相等 
③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④對應角相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