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閱讀下列材料:
(1)問題:如圖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點A,B,E在同一條直線上,P是線段DF的中點,連接PG,PC.若∠ABC=∠BEF=60°,探究PG與PC的位置關系及的值.
(2)實驗與探究:延長GP交DC于點H,構造全等三角形,經(jīng)過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
寫出上面問題中線段PG與PC的位置關系______; 及=______
【答案】分析:(1)PG⊥PC,且=,理由為:延長PG,與DC交于點H,如圖1所示,可通過構建全等三角形求解.延長GP交DC于H,可證△DHP和△PGF全等,已知的有DC∥GF,根據(jù)平行線間的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出兩三角形中兩組對應的角相等,又有DP=PF,因此構成了全等三角形判定條件中的(AAS),得出兩三角形全等,于是△CHG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P是底邊上的中線,根據(jù)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特點,即可得出CP⊥PG;又△CHG是個等腰三角形,得出頂角為120°,可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來得出PG、CP的比例關系;
(2)在(1)中得到的兩個結論不發(fā)生變化,即PG⊥PC,且=,理由為:延長CP,與AB交于M點,連接CG,MG,構造全等三角形,可證三角形CBG與三角形MFG全等,先同(1)證明三角形CDP與三角形PFM全等,得到CP=MP,DC=MF,由DC=CB得到CB=MF,再由菱形BEFG得到BG=FG,再由一對角相等,利用SAS可得出三角形CBG與三角形MF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得到CG=MG,由P為CM的中點,利用三線合一得到PG與CP垂直,同時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得到∠CGM=60°,由CG=MG,得到三角形MCG為等邊三角形,可得出∠PCG=60°,在直角三角形PCG中,利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定義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即可求出PG與PC的比值為;
(3)將菱形BEFG繞點B順時針旋轉(zhuǎn)任意角度,原問題中的其他條件不變,取特殊情況考慮:如圖1,由∠ABC=∠BEF=2α,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表示出∠DCB,再由(1)得出CP為∠DCB角平分線,表示出∠PCG,在直角三角形PCG中,利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定義可得tan∠PCG==tan(90°-α).
解答:解:(1)PG⊥PC,且=,理由為:
證明:延長PG,與DC交于點H,如圖1所示,
∵四邊形ABCD是菱形,四邊形EFBG是菱形,
∴DC∥AE,BE∥GF,
∴DC∥GF,
∴∠HDP=∠GFP,∠DHP=∠FGP,
又P為DF的中點,
∴DP=FP,
在△DHP和△FGP中,
,
∴△DHP≌△FGP(AAS),
∴DH=GF,HP=GP,
又∵CD=CB,GF=GB,
∴DC-DH=CB-GF=CB-GB,即CH=CG,
∴△CHG為等腰三角形,
∴CP⊥PG,CP為∠DCB的平分線,
又∵∠ABC=60°,
∴∠DCB=120°,
∴∠PCG=60°,
在Rt△PCG中,tan∠PCG==tan60°=;

(2)在(1)中得到的兩個結論不發(fā)生變化,即PG⊥PC,且=,理由為:
證明:延長CP,與AB交于M點,連接CG,MG,
∵四邊形ABCD是菱形,四邊形EFBG是菱形,
∴DC∥AB,BG=FG,DC=BC,
∴∠CDP=∠DFA,∠DCP=∠FMP,
又∵P為DF的中點,
∴DP=FP,
在△DCP和△FMP中,

∴△DCP≌△FMP(AAS),
∴DC=MF,CP=MP,
∴MF=BC,
∵菱形BEFG中,BF平分∠GBE,
∴∠ABC=∠EBF=∠GBF=60°,
∴∠CBG=∠MFG=60°,
在△CBG和△MFG中,
,
∴△CBG≌△MFG(SAS),
∴CG=MG,∠CGB=∠MGF,
∴CP⊥PG,
∵∠CGB=∠CGM+∠GMB=∠MGF=∠FGB+∠BGM,
∴∠CGM=∠FGB=60°,
又∵CG=GM,
∴△CGM是等邊三角形,
∴∠PCG=60°,
在Rt△PCG中,tan∠PCG==tan60°=

(3)=tan(90°-α),理由為:
用特值法:如圖1所示,假設∠ABC=∠BEF=2α,
可得∠PCG=(180°-2α)=90°-α,
則tan∠PCG==tan(90°-α).
故答案為:垂直;
點評:此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菱形的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銳角三角函數(shù)定義,平行線的性質(zhì),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試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5、請閱讀下列材料:
已知:如圖1在Rt△ABC中,∠BAC=90°,AB=AC,點D、E分別為線段BC上兩動點,若∠DAE=45度.探究線段BD、DE、EC三條線段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繞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ABE′,連接E′D,使問題得到解決.請你參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決下列問題:
(1)猜想BD、DE、EC三條線段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式,并對你的猜想給予證明;
(2)當動點E在線段BC上,動點D運動在線段CB延長線上時,如圖2,其它條件不變,(1)中探究的結論是否發(fā)生改變?請說明你的猜想并給予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請閱讀下列材料:
問題:如圖(2),一圓柱的高AB=5dm,底面半徑為5dm,BC是底面直徑,求一只螞蟻從A點出發(fā)沿圓柱表面爬行到點C的最短路線.小明設計了兩條路線:
路線1:沿側面展開圖中的線段AC.如下圖(2)所示:
精英家教網(wǎng)
設路線1的長度為l1,則l12=AC2=AB2+BC2=52+(5π)2=25+25π2
路線2:高線AB+底面直徑BC.如上圖(1)所示:
設路線2的長度為l2,則l22=(AB+BC)2=(5+10)2=225
∵l12-l22=25+25π2-225=25π2-200=25(π2-8)>0
∴l(xiāng)12>l22,∴l(xiāng)1>l2
所以要選擇路線2較短.
(1)小明對上述結論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條件改成:“圓柱的底面半徑為1dm,高AB仍為5dm”繼續(xù)按前面的路線進行計算.請你幫小明完成下面的計算:
路線1:l12=AC2=AB2+BC2=
 
;
路線2:l22=(AB+BC)2=
 

∵l12
 
l22,∴l(xiāng)1
 
l2( 填>或<)
所以應選擇路線
 
(填1或2)較短.
(2)請你幫小明繼續(xù)研究:設圓柱的底面半徑為r,高為h,當螞蟻走上述兩條路線的路程出現(xiàn)相等情況時,求出此時h與r的比值(本小題π的值取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貴陽模擬)請閱讀下列材料:
問題:如圖1,圓柱的底面半徑為1dm,BC是底面直徑,圓柱高AB為5dm,求一只螞蟻從點A出發(fā)沿圓柱表面爬行到點C的最短路線,小明設計了兩條路線:
路線1:高線AB+底面直徑BC,如圖1所示.路線2:側面展開圖中的線段AC,如圖2所示.(結果保留π)

(1)設路線1的長度為L1,則L12=
49
49
.設路線2的長度為L2,則L22=
25+π2
25+π2
.所以選擇路線
2
2
(填1或2)較短.
(2)小明把條件改成:“圓柱的底面半徑為5dm,高AB為1dm”繼續(xù)按前面的路線進行計算.此時,路線1:L12=
121
121
.路線2:L22=
1+25π2
1+25π2
.所以選擇路線
1
1
(填1或2)較短.
(3)請你幫小明繼續(xù)研究:當圓柱的底面半徑為2dm,高為hdm時,應如何選擇上面的兩條路線才能使螞蟻從點A出發(fā)沿圓柱表面爬行到點C的路線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請閱讀下列材料:問題:現(xiàn)有5分邊長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圖1,請把它們分割后拼接成一個新的正方形.要求:畫出分割線并在正方形網(wǎng)格圖(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中畫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
小東同學的做法是:設新正方形的邊長為x(x>0),依題意,割補前后圖形的面積相等,有x2=5,解得x=
5
,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兩個小正方形組成的矩形對角線長,于是,畫出如圖2所示的分割線,拼出如圖3所示的新正方形.
請你參考小東的做法,解決以下問題.要求:在圖4中畫出分割線,并在圖5的正方形網(wǎng)格圖(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中畫出拼接的新正方形.(說明:直接畫出圖形,不要求寫分析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請閱讀下列材料:已知方程x2+x-3=0,求一個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別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
解:設所求方程的根為y,則y=2x.
所以x=
y
2

把x=
y
2
代入已知方程,得(
y
2
2+
y
2
-3=0,化簡,得y2+2y-12=0.
故所求方程為y2+2y-12=0.
這種利用方程根的代換求新方程的方法,我們稱為“換根法”.
問題:已知方程x2+x-1=0,求一個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別是已知方程根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