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梯形ABCD中,AD∥BC,∠BAD=90°,AD=1,E為AB的中點,AC是ED的垂直平分線.
(1)求證:DB=DC;
(2)在圖(2)的線段AB上找出一點P,使PC+PD的值最小,標出點P的位置,保留畫圖痕跡,并求出PB的值.

(1)證明:連接CE,
∵AC為線段ED的垂直平分線,
∴AD=AE,DC=EC,∠EAC=∠DAC=45°,
∴三角形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BC,
∵E為線段AB的中點,
∴AE=EB,即AD=BE,
又∠DAB=∠EBC=90°,
∴△ADB≌△BEC,
∴EC=BD,
∴BD=DC;

(2)解:延長線段CB,在延長線上截取BC′=BC,連接C′D,與AB交于點P,
∵E為AB中點,∴AE=EB,又AD=AE=1,∴AB=2,
由(1)得到BD=DC,即三角形DBC為等腰三角形,
過點D作DM⊥BC,垂直為M,則BM=CM=AD=1,
∴BC′=BC=2,
∵AD∥BC,
∴∠ADC′=∠C′,∠DAP=∠C′PB,
∴△APD∽△BPC′,
=,
設PB=x,則AP=2-x,則=,
解得:x=,則PB=
分析:(1)連接EC,由AC垂直平分ED,根據(jù)中垂線的性質(zhì)得到AD=AE,DC=EC,所以三角形AE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EAC=∠DAC=45°,進而得到△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BC,由E為AB中點得到AE=EB,等量代換得到AD=EB,從而利用“SAS”證明△ADB≌△BEC,得到DB=EC,等量代換得證;
(2)延長線段CB,在延長線上截取BC′=BC,連接C′D,與AB的交點即為所求的點P,然后由(1得到DB=EC,即三角形DBC為等腰三角形,由AD的長求出BC的長,即為C′B的長,再由E為AB中點,AC為ED中垂線,得到AB=2AD=2,由AD∥BC,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得到兩對內(nèi)錯角相等,從而得到△APD∽△BPC′,得到對應邊成比例,設PB為x,得到AP=2-x,代入比例式中即可求出PB的長.
點評:此題綜合考查了對稱的性質(zhì),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別與性質(zhì).學生作第一問時注意等量間的代換,第二問的關鍵是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和對稱知識找出滿足題意的P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如圖,梯形ABCD中,AD∥BC,∠B=45°,∠C=120°,AB=8,則CD的長為( 。
A、
8
6
3
B、4
6
C、
8
2
3
D、4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5、已知:如圖,梯形ABCD中,AD∥BC,AB=DC,AC、BD相交于點O,那么,圖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3
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0、如圖,梯形ABCD中,AD∥BC,BD為對角線,中位線EF交BD于O點,若FO-EO=3,則BC-AD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梯形ABCD中,已知AD∥BC,∠A=90°,AB=7,AD=2,cosC=
2
10

(1)求BC的長;
(2)試在邊AB上確定點P的位置,使△PAD∽△P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梯形ABCD中,AD∥BC,BC=5,AD=3,對角線AC⊥BD,且∠DBC=30°,求梯形ABCD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