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為20cm,∠ABC=120°.動點P、Q同時從點A出發(fā),其中P以4cm/s的速度,沿A→B→C的路線向點C運動;Q以2cm/s的速度,沿A→C的路線向點C運動.當P、Q到達終點C時,整個運動隨之結束,設運動時間為t秒.
(1)在點P、Q運動過程中,請判斷PQ與對角線AC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點Q關于菱形ABCD的對角線交點O的對稱點為M,過點P且垂直于AB的直線l交菱形ABCD的邊AD(或CD)于點N.
①當t為何值時,點P、M、N在一直線上?
②當點P、M、N不在一直線上時,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得△PMN是以PN為一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此問需分兩種情況,當0<t≤5及5<t≤10兩部分分別討論得PQ⊥AC.
(2)①由于點P、M、N在一直線上,則AQ+QM=AM,代入求得t的值.
②假設存在這樣的t,使得△PMN是以PN為一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但是需分點N在AD上時和點N在CD上時兩種情況分別討論.
解答:解:(1)若0<t≤5,則AP=4t,AQ=2t.
==,
又∵AO=10,AB=20,∴==
=.又∠CAB=30°,∴△APQ∽△ABO.
∴∠AQP=90°,即PQ⊥AC.
當5<t≤10時,同理,可由△PCQ∽△BCO得∠PQC=90°,即PQ⊥AC.
∴在點P、Q運動過程中,始終有PQ⊥AC.

(2)①如圖,在Rt△APM中,∵∠PAM=30°,AP=4t,
∴AM=
在△APQ中,∠AQP=90°,
∴AQ=AP•cos30°=2t,
∴QM=AC-2AQ=20-4t.
由AQ+QM=AM得:2t+20-4t=,
解得t=
∴當t=時,點P、M、N在一直線上.

②存在這樣的t,使△PMN是以PN為一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
設l交AC于H.
如圖1,當點N在AD上時,若PN⊥MN,則∠NMH=30°.
∴MH=2NH.得20-4t-=2×,解得t=2.
如圖2,當點N在CD上時,若PM⊥PN,則∠HMP=30°.
∴MH=2PH,同理可得t=
故當t=2或時,存在以PN為一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

點評:本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綜合性強,較為復雜,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為2,∠ABC=45°,則點D的坐標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菱形ABCD的對角線AC=6,BD=8,∠ABD=α,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sinα=
4
5
B、cosα=
3
5
C、tanα=
4
3
D、tanα=
3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為6且∠DAB=60°,以點A為原點、邊AB所在的直線為x軸且頂點D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動點P從點D出發(fā)沿折線DCB向終點B以2單位/每秒的速度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A出發(fā)沿x軸負半軸以1單位/秒的速度運動,當點P到達終點時停止運動,運動時間為t,直線PQ交邊AD于點E.
(1)求出經(jīng)過A、D、C三點的拋物線解析式;
(2)是否存在時刻t使得PQ⊥DB,若存在請求出t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設AE長為y,試求y與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4)若F、G為DC邊上兩點,且點DF=FG=1,試在對角線DB上找一點M、拋物線ADC對稱軸上找一點N,使得四邊形FMNG周長最小并求出周長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為8cm,∠B=60°,P、Q同時從A點出發(fā),點P以1cm/秒的速度沿A→C→B的方向運動,點Q以2cm/秒的速度沿A→B→C→D的方向運動.當點Q運動到D點時,P、Q兩點同時停止運動.設P、Q運動的時間為x秒,△APQ與△ABC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cm2(規(guī)定:點和線段是面積為0的三角形).
(1)當x=
8
8
秒時,P和Q相遇;
(2)當x=
(12-4
3
(12-4
3
秒時,△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當x=
32
3
32
3
秒時,△APQ是等邊三角形;
(4)求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菱形ABCD的周長為8cm,∠ABC:∠BAD=2:1,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求BD及A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