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在⊙0中,半徑等于13,兩條平行弦AB、CD的長度分別為24和10,則AB與CD的距離為
7或17
7或17
分析:分兩種情況考慮:(i)當兩條弦在圓心O同側(cè)時,如圖1所示,過O作OE⊥CD,與AB交于F點,由AB∥CD,可得出OF⊥AB,連接OA,OC,利用垂徑定理得到E、F分別為CD、AB的中點,由CD與AB的長求出CE與AF的長,再由半徑OA與OC的長,利用勾股定理分別求出OE與OF,由OE-OF即可求出兩弦間的距離EF的長;(ii)當兩條弦在圓心O異側(cè)時,如圖1所示,過O作OE⊥CD,與AB交于F點,由AB∥CD,可得出OF⊥AB,連接OA,OC,利用垂徑定理得到E、F分別為CD、AB的中點,由CD與AB的長求出CE與AF的長,再由半徑OA與OC的長,利用勾股定理分別求出OE與OF,由OE+OF即可求出兩弦間的距離EF的長,綜上,得到AB與CD的距離.
解答:解:分兩種情況考慮:
(i)當弦AB與弦CD在圓心O同側(cè)時,如圖1所示,
過O作OE⊥CD,與AB交于F點,由AB∥CD,可得出OF⊥AB,
連接OA,OC,
∵OE⊥CD,OF⊥AB,
∴E、F分別為CD、AB的中點,
∵AB=24,CD=10,
∴CE=DE=5,AF=BF=12,
又半徑OA=OC=13,
∴在Rt△AOF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OF=
OA2-AF2
=5,
在Rt△COE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OE=
OC2-CE2
=12,
則兩弦間的距離EF=OE-OF=12-5=7;
(ii)當弦AB與弦CD在圓心O異側(cè)時,如圖2所示,
過O作OE⊥CD,與AB交于F點,由AB∥CD,可得出OF⊥AB,
連接OA,OC,
∵OE⊥CD,OF⊥AB,
∴E、F分別為CD、AB的中點,
∵AB=24,CD=10,
∴CE=DE=5,AF=BF=12,
又半徑OA=OC=13,
∴在Rt△AOF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OF=
OA2-AF2
=5,
在Rt△COE中,根據(jù)勾股定理得:OE=
OC2-CE2
=12,
則兩弦間的距離EF=OE+OF=12+5=17,
綜上,兩條弦間的距離為7或17.
故答案為:7或17
點評:此題考查了垂徑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利用了分類討論的思想,分類討論時要做到不重不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選做題(請從A.B兩題中選做一題即可)
A題:在平面內(nèi)確定四個點,連接每兩點,使任意三點構成等腰三角形(包括等邊三角形),且每兩點之間的線段長只有兩個數(shù)值.舉例如下:圖中相等的線段AB=BC=CD=DA,AC=BE.
請你畫出滿足題目條件的三個圖形,并指出每個圖形中相等的線段.
B題:如圖,已知扇形OAB的圓心角為90°,點C和點D是AB的三等分點,半徑OC、OD分別和弦AB交于E、F.請找出圖中除扇形半徑以外的所有相等的線段,并加以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邊長為2
3
的等邊三角形ABC內(nèi)接于⊙O,點D在
AC
上運動,但與A、C兩點不精英家教網(wǎng)重合,連接AD并延長交BC的延長結(jié)于P.
(1)求⊙O的半徑;
(2)設AD為x,AP為y,寫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D點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位置,使得△BDP成為以DB、DP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你求出此時AD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在△ABC中,AB=AC,∠B=30°,BC=6,點D在邊BC上,點E在線段DC上,DE精英家教網(wǎng)=3,△DEF是等邊三角形,邊DF、EF與邊BA、CA分別相交于點M、N.
(1)求證:△BDM∽△CEN;
(2)當點M、N分別在邊BA、CA上時,設BD=x,△ABC與△DEF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求y關于x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直接寫出定義域;
(3)是否存在點D,使以M為圓心,BM為半徑的圓與直線EF相切,如果存在,請求出x的值;如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等邊△ABC中,已知AB=8cm,線段AM為BC邊上的中線.點N在線段AM上,且MN=3cm,動點D在直線AM上運動,連接CD,△CBE是由△CAD旋轉(zhuǎn)得到的.以點C圓心,以CN為半徑作⊙C與直線BE相交于點P、Q兩點.

(1)填空:∠DCE=
60
60
度,CN=
5
5
cm,AM=
4
3
4
3
cm.
(2)如圖1當點D在線段AM上運動時,求出PQ的長.
(3)當點D在MA的延長線上時,請在圖2中畫出示意圖,并直接寫出PQ=
6
6
cm.
當點D在AM的延長線上時,請在圖3中畫出示意圖,并直接寫出PQ=
6
6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等邊△ABC邊長為a,D、E分別為AB、AC邊上的動點,且在運動時保持DE∥BC,如圖(1),⊙O1與⊙O2都不在△ABC的外部,且⊙O1、⊙O2分別與∠B和∠C的兩邊及DE都相切,其中和DE、BC的切點分別為M、N、M′、N′.
(1)求證:⊙O1和⊙O2是等圓;
(2)設⊙O1的半徑長為x,圓心距O1O2為y,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x的取值范圍;
(3)當⊙O1與⊙O2外切時,求x的值;
(4)如圖(2),當D、E分別是AB、AC邊的中點時,將⊙O2先向左平移至和⊙O1重合,然后將重合后的圓沿著△ABC內(nèi)各邊按圖(2)中箭頭的方向進行滾動,且總是與△ABC的邊相切,當點O1第一次回到它原來的位置時,求點O1經(jīng)過的路線長度?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