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錦州)如圖,在△ABC中,D為AB上一點,⊙O經過B、C、D三點,∠COD=90°,∠ACD=∠BCO+∠BDO.
(1)求證:直線AC是⊙O的切線;
(2)若∠BCO=15°,⊙O的半徑為2,求BD的長.
分析:(1)連接OB,首先根據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圓心角度數(shù)的一半求出∠CBD,即為∠OBC+∠OBD的度數(shù),然后根據等邊對等角分別得到∠OBC=∠BCO,∠OBD=∠BDO兩對角的相等,等量代換可得到∠BCO+∠BDO的度數(shù),由已知的∠ACD=∠BCO+∠BDO,即可求出∠ACD=45°,再由△OC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出∠OCD=45°,從而得到∠OCA=90°,利用經過直徑的一端,并且垂直于這條直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可得證;
(2)由(1)中的∠BCO+∠BDD=45°,且∠BCO=15°,求出∠BDO=30°,然后在直角三角形ODE中,根據半徑的長及∠BDO的度數(shù),利用30°的余弦值即可求出DE的長,最后根據垂徑定理可得BD=2DE求出結果.
解答:(1)證明:連接OB.
∵∠COD=90°,且∠COD與∠CBD是
CD
分別所對的圓心角和圓周角,
∴∠CBD=
1
2
∠COD=45°,
∵OB=OC,OB=OD,
∴∠OBC=∠BCO,∠OBD=∠BDO,
∵∠CBD=∠OBC+∠OBD=45°,(3分)
∴∠BCO+∠BDO=45°,
∵∠ACD=∠BCO+∠BDO,
∴∠ACD=45°,(5分)
在Rt△COD中,OC=OD,
∴∠OCD=45°,
∴∠OCA=90°,
∴直線AC是⊙O的切線;(6分)

(2)解:過O作OE⊥BD,垂足為E.
∴BD=2DE,
∵∠BCO+∠BDO=45°,∠BCO=15°,
∴∠BDO=30°,
在Rt△DOE中,
DE=OD•cos30°=2×
3
2
=
3

∴BD=2DE=2
3
.(10分)
點評:此題考查了切線的判定,圓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垂徑定理,以及銳角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是一道多知識的綜合題,要求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融匯貫穿,靈活運用,注意利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其中證明切線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兩種:①有點連接證明半徑(或直徑)與所證的直線垂直;②無點作垂線,證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錦州)如圖,四邊形ABCD,M為BC邊的中點.若∠B=∠AMD=∠C=45°,AB=8,CD=9,則AD的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錦州)如圖,AB是⊙O的直徑,BD是⊙O的切線,∠D=32°,則∠A=
29°
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錦州)如圖所示,在邊長為1個單位的正方形網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ABC的頂點均在格點上.
(1)畫出△ABC關于y軸對稱的△A1B1C1
(2)將△A1B1C1向下平移3個單位,畫出平移后的△A2B2C2
(3)將△A2B2C2繞點C2順時針旋轉90°,畫出旋轉后的△A3B3C2;并直接寫出點A3、B3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錦州)如圖,小明站在窗口向外望去,發(fā)現(xiàn)樓下有一棵傾斜的大樹,在窗口C處測得大樹頂部A的俯角為45°,若已知∠ABD=60°,CD=20m,BD=16m,請你幫小明計算一下,如果大樹倒在地面上,其頂端A與樓底端D的距離是多少米?(結果保留整數(shù),參考數(shù)據:
2
≈1.414,
3
≈1.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