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數(shù)學課上,張老師出示了問題:如圖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點E是邊BC的中點.∠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角平分線CF于點F,求證:AE=EF.
經(jīng)過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種正確的解題思路:取AB的中點M,連接ME,則AM=EC,易證△AME≌△ECF,所以AE=EF.
在此基礎(chǔ)上,同學們作了進一步的研究:
(1)小穎提出:如圖2,如果把“點E是邊BC的中點”改為“點E是邊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點”,其它條件不變,那么結(jié)論“AE=EF”仍然成立,你認為小穎的觀點正確嗎?如果正確,寫出證明過程;如果不正確,請說明理由;
(2)小華提出:如圖3,點E是BC的延長線上(除C點外)的任意一點,其他條件不變,結(jié)論“AE=EF”仍然成立.你認為小華的觀點正確嗎?如果正確,寫出證明過程;如果不正確,請說明理由.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相交于點O.要使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還需添加一組條件.下面給出了五組條件:①AB=AD,且AC=BD;②AB⊥AD,且AC⊥BD;③AB⊥AD,且AB=AD;④AB=BD,且AB⊥BD;⑤OB=OC,且OB⊥OC.其中正確的是_____(填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是⊙O的直徑,AF是⊙O切線,CD是垂直于AB的弦,垂足為E,過點C作DA的平行線與AF相交于點F,CD=,BE=2.
求證:(1)四邊形FADC是菱形;
(2)FC是⊙O的切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Rt△ABC中,∠C=90°,AB=60cm,∠A=30°,點D從點A出發(fā)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點B勻速運動,同時點E從點B出發(fā)沿BC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向點C勻速運動,當其中一個點到達終點時,另一個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shè)點D、E運動的時間是t秒(0<t≤30).過點D作DF⊥AC于點F,連接DE,EF.
(1)填空:四邊形BEFD是_________;
(2)當t=______時,四邊形BEFD能夠成為菱形。
(3)當t為何值時?△DEF為直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次數(shù)學活動課上,老師帶領(lǐng)學生去測長江的寬度,某學生在長江北岸點A處觀測到長江對岸水邊有一點C,測得C在A東南方向上,沿長江邊向東前行200米到達B處,測得C在B南偏東30°的方向上.
(1)畫出學生測量的示意圖;
(2)請你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幫助該同學計算出長江的寬度(精確到0.1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理解:
為解方程(x2﹣1)2﹣5(x2﹣1)+4=0,我們可以將x2﹣1視為一個整體,然后設(shè)x2﹣1=y,則原方程化為y2﹣5y+4=0,解此方程得:y1=1,y2=4.
當y=1時,x2﹣1═1,∴x=±.
當y=4時,x2﹣1═4,∴x=±.
∴原方程的解為:x1=,x2=﹣,x3=,x4=﹣.
以上方法叫做換元法解方程,達到了降次的目的,體現(xiàn)了轉(zhuǎn)化思想.
運用上述方法解方程:x4﹣8x2+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坐標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已知∠ABC=60°,點B在y軸上,OA=1,先將菱形OABC沿x軸正方向無滑動翻轉(zhuǎn),每次轉(zhuǎn)60°,連續(xù)翻轉(zhuǎn)2019次,點B的落點依次為,則的坐標為(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與數(shù)學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1)姆同學在某月的日歷上圈出2×2個數(shù),正方形的方框內(nèi)的四個數(shù)的和是48,那么這四個數(shù)是_______.
(2)麗也在上面的日歷上圈出2×2個數(shù),斜框內(nèi)的四個數(shù)的和是46,則它們分別是_____.
(3)莉也在日歷上圈出5個數(shù),呈十字框形,它們的和是55,則中間的數(shù)是______.
(4)某月有5個星期日的和是75,則這個月中最后一個星期日是______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理解)
點A、B、C為數(shù)軸上三點,如果點C在A、B之間且到A的距離是點C到B的距離3倍,那么我們就稱點C是{A,B}的奇點.
例如,如圖1,點A表示的數(shù)為﹣3,點B表示的數(shù)為1.表示0的點C到點A的距離是3,到點B的距離是1,那么點C是{A,B}的奇點;又如,表示﹣2的點D到點A的距離是1,到點B的距離是3,那么點D就不是{A,B}的奇點,但點D是{B,A}的奇點.
(知識運用)
如圖2,M、N為數(shù)軸上兩點,點M所表示的數(shù)為﹣3,點N所表示的數(shù)為5.
(1)數(shù) 所表示的點是{M,N}的奇點;數(shù) 所表示的點是{N,M}的奇點;
(2)如圖3,A、B為數(shù)軸上兩點,點A所表示的數(shù)為﹣50,點B所表示的數(shù)為30.現(xiàn)有一動點P從點B出發(fā)向左運動,當P點運動到數(shù)軸上的什么位置時,P、A和B中恰有一個點為其余兩點的奇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