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防城港)如圖,已知AB是⊙O的直徑,弦CD⊥AB于E,F(xiàn)是CE上的一點,且FC=FA,延長AF交⊙O于G,連接CG.
(1)試判斷△ACG的形狀(按邊分類),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2)若⊙O的半徑為5,OE=2,求CF•CD之值.

【答案】分析:(1)△ACG是等腰三角形,只要證明∠G=∠CAG,可以轉(zhuǎn)化為證明=即可.
(2)連接AD,BC,易證△ACF∽△DCA,得到AC:CD=CF:AC,即AC2=CF•CD.再根據(jù)垂徑定理得到AC2=AE2+CE2就可以求出.
解答:解:(1)△ACG是等腰三角形.
證明如下:
∵CD⊥AB,∴.(1分)
∴∠G=∠ACD,(2分)
∵FC=FA,
∴∠ACD=∠CAG,(3分)
∴∠G=∠CAG,
∴△ACG是等腰三角形.(4分)

(2)連接AD,BC,(5分)
由(1)知
∴AC=AD.
∴∠D=∠ACD,(6分)
∴∠D=∠G=∠CAG,
又∵∠ACF=∠DCA,
∴△ACF∽△DCA,(7分)
∴AC:CD=CF:AC,
即AC2=CF•CD,(8分)
∵CD⊥AB,(9分)
∴AC2=AE2+CE2=(5-2)2+(52-22)=30.(11分)
∴CF•CD=30.(12分)
點評:證明等腰三角形可以依據(jù)等角對等角證明;第二問中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和垂徑定理的推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10)(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防城港)拋物線y=-x2+2bx-(2b-1)(b為常數(shù))與x軸相交于A(x1,0),B(x2,0)(x2>x1>0)兩點,設OA•OB=3(O為坐標系原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拋物線的頂點為C,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D,求證:點D是△ABC的外心;
(3)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S△ABP=1?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廣西玉林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課標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防城港)拋物線y=-x2+2bx-(2b-1)(b為常數(shù))與x軸相交于A(x1,0),B(x2,0)(x2>x1>0)兩點,設OA•OB=3(O為坐標系原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拋物線的頂點為C,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D,求證:點D是△ABC的外心;
(3)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S△ABP=1?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廣西玉林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大綱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防城港)在矩形ABCD中,AB=4,BC=2,以A為坐標原點,AB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將矩形ABCD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使點B落在y軸的E點上,則C和D點依次落在第二象限的F點上和x軸的G點上(如圖).
(1)求經(jīng)過B,E,G三點的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
(2)設直線EF與(1)的二次函數(shù)圖象相交于另一點H,試求四邊形EGBH的周長.
(3)設P為(1)的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的一點,BP∥EG,求P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廣西防城港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課標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防城港)拋物線y=-x2+2bx-(2b-1)(b為常數(shù))與x軸相交于A(x1,0),B(x2,0)(x2>x1>0)兩點,設OA•OB=3(O為坐標系原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拋物線的頂點為C,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D,求證:點D是△ABC的外心;
(3)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S△ABP=1?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廣西防城港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大綱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防城港)在矩形ABCD中,AB=4,BC=2,以A為坐標原點,AB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將矩形ABCD繞點A逆時針旋轉(zhuǎn),使點B落在y軸的E點上,則C和D點依次落在第二象限的F點上和x軸的G點上(如圖).
(1)求經(jīng)過B,E,G三點的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
(2)設直線EF與(1)的二次函數(shù)圖象相交于另一點H,試求四邊形EGBH的周長.
(3)設P為(1)的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的一點,BP∥EG,求P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