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 1,若拋物線 l1 的頂點 A 在拋物線 l2 上,拋物線 l2 的頂點 B 也在拋物線 l1 上(點 A 與點 B 不重合).我們稱拋物線 l1l2 互為友好拋物線,一條拋物線的 拋物線可以有多條.

1)如圖2,拋物線 l3 y 軸交于點C,點D與點C關于拋物線的對稱軸對稱,則點 D 的坐標為

2)求以點 D 為頂點的 l3 友好拋物線 l4 的表達式,并指出 l3 l4 y 同時隨x增大而增大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若拋物線 ya1(xm)2n 的任意一條友好拋物線的表達式為 ya2(xh)2k, 寫出 a1 a2的關系式,并說明理由.

【答案】1;(2)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3,理由詳見解析

【解析】

1)設x=0,求出y的值,即可得到C的坐標,根據(jù)拋物線L3得到拋物線的對稱軸,由此可求出點C關于該拋物線對稱軸對稱的對稱點D的坐標;

2)由(1)可知點D的坐標為(4,1),再由條件以點D為頂點的L3友好拋物線L4的解析式,可求出L4的解析式,進而可求出L3L4y同時隨x增大而增大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根據(jù):拋物線L1的頂點A在拋物線L2上,拋物線L2的頂點B也在拋物線L1上,可以列出兩個方程,相加可得(a1+a2)(h-m2=0.可得

解:(1)∵拋物線l3
∴頂點為(2,-1),對稱軸為x=2,
x=0,則y=1
C0,1),
∴點C關于該拋物線對稱軸對稱的對稱點D的坐標為:(41);

2)解:設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

友好拋物線的定義,過點

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

同時隨增大而增大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

3

理由如下:

拋物線與拋物線互為友好拋物線,

+②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yx,點O1的坐標為(10),以O1為圓心,O1O為半徑畫圓,交直線l于點P1,交x軸正半軸于點O2,以O2為圓心,O2O為半徑畫圓,交直線l于點P2,交x軸正半軸于點O3,以O3為圓心,O3O為半徑畫圓,交直線l于點P3,交x軸正半軸于點O4;…按此做法進行下去,其中的長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高中進行選科走班教學改革,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為必修學科,另外還需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分別記為A、B、C、D、E、F)六門選修學科中任選三門,現(xiàn)對該校某班選科情況進行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并制作了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問題:

(1)該班共有學生人;

(2)請將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3)該班某同學物理成績特別優(yōu)異,已經從選修學科中選定物理,還需從余下選修學科中任意選擇兩門,請用列表或畫樹狀圖的方法,求出該同學恰好選中化學、歷史兩科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是⊙O的直徑,C是弧AB的中點,弦CDAB相交于E

1)若∠AOD45°,求證:CEED;(2)若AEEO,求tanAOD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圓形紙片⊙O半徑為 5,先在其內剪出一個最大正方形,再在剩余部分剪出 4個最大的小正方形,則 4 個小正方形的面積和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中,分別是的中點,,連接于點

1)求證:

2)過點于點,交于點,若,求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位籃球運動員在離籃圈水平距離4處跳起投籃,球運行的高度)與運行的水平距離)滿足解析式,當球運行的水平距離為1.5時,球離地面高度為3.3,球在空中達到最大高度后,準確落入籃圈內.已知籃圈中心離地面距離為3.05

(1)當球運行的水平距離為多少時,達到最大高度?最大高度為多少?

(2)若該運動員身高1.8,這次跳投時,球在他頭頂上方0.25處出手,問球出手時,他跳離地面多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線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交線段于點,在下方的直線上取一點,連接,以線段為邊,在上方作正方形,射線交直線于點,連接

1)設,求的度數(shù);

2)寫出線段之間的等量關系,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菱形ABCD兩條對角線BDAC的長之比為3:4,周長為40cm,求菱形的高及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