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點A和點B的坐標分別是(3,0)和(0,4),點C的坐標為(-2,0),點P是直線AB上一動點,直線CP與y軸交于點D.
(1)當CP⊥AB時,求CD的長;
(2)當點P沿直線AB移動時,以點P為圓心,以數(shù)學公式的長為半徑作⊙P,過點C作⊙P的兩條切線,切點分別是E和F.
①若⊙P與x軸相切時,求CE的長;
②當點P在直線AB上運動時,求四邊形CEPF的面積的最小值.

解:(1)∵A(3,0),B(0,4),C(-2,0),
∴OA=3,OB=4,OC=2,
根據(jù)勾股定理,AB===5,
∵CP⊥AB,
∴∠DCO+∠BAO=90°,
又∵∠ABO+∠BAO=90°,
∴∠DCO=∠ABO,
又∠COD=∠AOB=90°,
∴△COD∽△BOA,
=
=,
解得CD=;

(2)①由A(3,0),B(0,4)可求直線AB的解析式為y=-x+4,
設點P的坐標為(x,-x+4),
∵⊙P與x軸相切,
∴|-x+4|==,
即-x+4=或-x+4=-
解得x=或x=,
所以,CE=-(-2)=+2=,
或CE=-(-2)=+2=;

②∵點P(x,-x+4),C(-2,0),
∴PC=
∵⊙P的半徑為=,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CE===,
根據(jù)切線長定理,△PCE與△PCF關于直線PC成軸對稱,
∴四邊形CEPF的面積=2S△PCE=2××=,
x-2=0,即x=時,四邊形CEPF的面積有最小值,最小值為×=
分析:(1)根據(jù)點A、B、C的坐標求出OA、OB、OC的長度,再根據(jù)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長度,然后求出△COD和△BOA相似,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2)①先求出直線AB的解析式,然后設出點P的坐標,根據(jù)切線的定義可得點P的縱坐標的長度等于⊙P的半徑,然后求解得到x的值,即可得解;
②根據(jù)點P的坐標,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求出PC的長度,再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E,然后根據(jù)切線長定理可得四邊形CEPF的面積等于△PCE的面積的2倍,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列式并整理,再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解答.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的問題,主要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勾股定理的應用,切線長定理,以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利用直線解析式設出點P的坐標是解題的關鍵,本題運算量較大,比較復雜,計算時要仔細認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l1經(jīng)過點(3,5)與(-4,-9),直線l3∥l1,且過直線l2與y軸精英家教網(wǎng)的交點B,交x軸于點A,已知直線l2:y=-x+6.
(1)畫出直線l3的位置,求出直線l1、l3的解析式和點A的坐標.
(2)若點P(x,y)是線段AB上的一動點,△OPA的面積為S,求:
①S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②請求出S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點A和點B的坐標分別是(3,0)和(0,4),點C的坐標為(-2,0),點P是直線AB上一動點,直線CP與y軸交于點D.
(1)當CP⊥AB時,求CD的長;
(2)當點P沿直線AB移動時,以點P為圓心,以
AB2
的長為半徑作⊙P,過點C作⊙P的兩條切線,切點分別是E和F.
①若⊙P與x軸相切時,求CE的長;
②當點P在直線AB上運動時,求四邊形CEPF的面積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點A和點B的坐標分別為(1,3)和(1,-1),在線段AB上求一點E,使OE把△AOB的面積分成1:2兩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探究與應用:在學習幾何時,我們可以通過分離和構(gòu)造基本圖形,將幾何“模塊”化.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中,K字形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圖形,可以建立如下的“模塊”(如圖①):
(1)請就圖①證明上述“模塊”的合理性.已知:∠A=∠D=∠BCE=90°,求證:△ABC∽△DCE;
(2)請直接利用上述“模塊”的結(jié)論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①如圖②,已知點A(-2,1),點B在直線y=-2x+3上運動,若∠AOB=90°,求此時點B的坐標;
②如圖③,過點A(-2,1)作x軸與y軸的平行線,交直線y=-2x+3于點C、D,求點A關于直線CD的對稱點E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