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已知∠1=∠2,∠B=∠C,可推得AB∥CD.
理由如下:
∵∠1=∠2(已知),
且∠1=∠CGD()
∴∠2=∠CGD(等量代換)
∴CE∥BF()
∴∠=∠BFD()
又∵∠B=∠C(已 知)
∴(等量代換)
∴AB∥CD()
【答案】對頂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C;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BFD=∠B;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解析】解:∵∠1=∠2(已知), 且∠1=∠CGD(對頂角相等),
∴∠2=∠CGD(等量代換),
∴CE∥BF(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C=∠BFD(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B=∠C(已知),
∴∠BFD=∠B(等量代換),
∴AB∥CD(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所以答案是:(對頂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C,(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考點精析】通過靈活運用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掌握由角的相等或互補(數(shù)量關系)的條件,得到兩條直線平行(位置關系)這是平行線的判定;由平行線(位置關系)得到有關角相等或互補(數(shù)量關系)的結論是平行線的性質即可以解答此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1=∠2,要得到△ABD≌△ACD,還需從下列條件中補選一個,則錯誤的選法是( )
A.AB=AC
B.DB=DC
C.∠ADB=∠ADC
D.∠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九章算術》是我國東漢初年編訂的一部數(shù)學經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組是由算籌布置而成的,《九章算術》中的算籌圖是豎排的,為看圖方便,我們把它改為橫排,如圖1、圖2,圖中各行從左到右列出的算籌數(shù)分別表示未知數(shù)x,y的系數(shù)與相應的常數(shù)項,把圖1所示的算籌圖用我們現(xiàn)在所熟悉的方程組形式表述出來,就是: ,類似地,圖2所示的算籌圖我們可以表述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平分弦的直徑必垂直于弦 B.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邊的距離相等
C. 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 D. 垂直平分弦的直線必平分這條弦所對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點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邊BC上的一動點,過點P作BC的垂線,交直線AB于點Q,交CA的延長線于點R.
(1)請觀察AR與AQ,它們相等嗎?并證明你的猜想.
(2)如圖(2)如果點P沿著底邊BC所在的直線,按由C向B的方向運動到CB的延長線上時,(1)中所得的結論還成立嗎?請你在圖(2)中完成圖形,并給予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AD,BC=DC,AC、BD相交于點O,點E在AO上,且OE=OC.
(1)求證:∠1=∠2;
(2)連結BE、DE,判斷四邊形BCDE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