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寶如圖,已知一等腰梯形,其底為a和b,高為h
(1)在梯形的對稱軸上求作點P,使從點P看兩腰的視角為直角;
(2)求點P到兩底邊的距離;
(3)在什么條件下可作出P點?

解:(1)以CD為直徑做半圓交MN與點P,即為所求;

(2)設(shè)P到BC的距離為PN=x,
則:CD2=PD2+PC2=(MD2+MP22+(PN2+NC2)=+(h-x)2+x2+,
又CD2=MN2+=h2+,
+(h-x)2+x2+=h2+
整理得4x2-4hx+ab=0,
解得:PM=x=

(3)求作P點的作圖是否可以實現(xiàn),顯然取決于方程4x2-4hx+ab=0是否有實數(shù)解,
即取決于△=16(h2-ab),
當h2>ab時,△>0,即可以作出兩點,
當h2=ab時,△=0,即可以作出一點,
當h2<ab時,△<0,作圓不能實現(xiàn).
分析:(1)從點P看兩腰的視角為直角即∠DPC為直角即P在以CD為直徑的圓上;
(2)可設(shè)P到BC的距離為PN=x,在△CDP中,CD2=PD2+PC2,由勾股定理可求出P到BC底邊的距離;
(3)P點的作圖是否可以實現(xiàn),顯然取決于方程4x2-4hx+ab=0是否有實數(shù)解,即取決于△=16(h2-a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難度較大,關(guān)鍵將問題與圓結(jié)合,利用圓的性質(zhì)特點解決問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1•鞍山一模)如圖,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AB=8,CD=10.
(1)求梯形ABCD的面積S;
(2)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2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點C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以2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點A運動.若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其中一點到達目的地時整個運動隨之結(jié)束,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
問:①當點P在B→A上運動時,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得直線PQ將梯形ABCD的周長平分?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并判斷此時PQ是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②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t,使得以P、D、Q為頂點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1)如圖,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梯形外一點,且EA=ED,求證:EB=EC
(2)請你將(1)中的“等腰梯形”改為另一種四邊形,其余條件不變,使結(jié)論“EB=EC”仍然成立,再根據(jù)改編后的問題畫圖形,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1年上海市楊浦區(qū)中考數(shù)學(xué)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1•閔行區(qū)一模)如圖,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11,BC=13,AB=12.動點P、Q分別在邊AD和BC上,且BQ=2DP.線段PQ與BD相交于點E,過點E作EF∥BC,交CD于點F,射線PF交BC的延長線于點G,設(shè)DP=x.
(1)求的值.
(2)當點P運動時,試探究四邊形EFGQ的面積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如果發(fā)生變化,請用x的代數(shù)式表示四邊形EFGQ的面積S;如果不發(fā)生變化,請求出這個四邊形的面積S.
(3)當△PQG是以線段PQ為腰的等腰三角形時,求x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09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中考數(shù)學(xué)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南崗區(qū)一模)如圖,已知⊙O是梯形ABCD的外接圓,AB∥DC,點P為的中點,連接PD、PA、PB、PC,
且PA、PB分別交CD于E、F.
(1)寫出圖中(△PDC除外)的所有等腰三角形;
(2)選出一個等腰三角形進行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