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拱墅區(qū)二模)如圖,已知∠A,請你僅用尺規(guī),按下列要求作圖和計算(不必寫畫法):
(1)選取適當(dāng)?shù)倪呴L,在所給的∠A圖形上畫一個含∠A 的直角三角形ABC,并標(biāo)上字母,其中點C為直角頂點,點B為另一銳角頂點;
(2)以AC為一邊作等邊△ACD;
(3)若設(shè)∠A=30°、BC邊長為a,則BD的長為
7
a或a
7
a或a
分析:(1)在一邊上任取一點C,然后過點C作AC的垂線與另一邊相交于點B,則△ABC即為所求作的三角形;
(2)分別以A、C為圓心,以AC長為半徑畫弧,相交于點D,連接AD、CD則△ACD即為所求作的等邊三角形;
(3)根據(jù)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求出AB的長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長度,然后分兩種情況①點D在AC的下方時,作DE⊥BC交BC的延長線于點E,求出DE、CE的長度,然后求出BE的長度,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計算即可得解,②點D在AC的上方時,求出∠BAD=30°,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得AB⊥CD,再根據(jù)對稱性可得△ABD與△ABC關(guān)于AB成軸對稱,根據(jù)軸對稱的性質(zhì)可得BD=BC.
解答:解:(1)如圖所示,△ABC為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答案不唯一);

(2)如圖所示,△ACD為所求作的等邊三角形,有點D在AC的上方與下方兩種情況;

(3)∵∠A=30°、BC邊長為a,
∴AB=2BC=2a,
根據(jù)勾股定理,AC=
AB2-BC2
=
(2a)2-a2
=
3
a,
①點D在AC的下方時,作DE⊥BC交BC的延長線于點E,
則DE=
1
2
AC=
3
2
a,CE=
3
a•sin60°=
3
3
2
=
3
2
a,
所以,BE=BC=CE=a+
3
2
a=
5
2
a,
在Rt△BDE中,BD=
DE2+BE2
=
(
3
2
a)
2
+(
5
2
a)
2
=
7
a;
②點D在AC的上方時,∵∠A=30°,
∴∠BAD=60°-30°=30°,
∴∠BAC=∠BAD,
∴AB⊥CD,
∴△ABD與△ABC關(guān)于AB成軸對稱,
∴BD=BC,
∵BC=a,
∴BD=a;
綜上所述,BD的長度為
7
a或a.
故答案為:
7
a或a.
點評:本題考查了復(fù)雜作圖,主要利用了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已知一邊作等邊三角形,都是基本作圖,(3)題要注意分點D在AC的上方與下方兩種情況討論求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拱墅區(qū)二模)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ABCO的頂點A在x軸上,頂點B的坐標(biāo)為(4,6).若直線y=kx+3k將?ABCO分割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則k的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拱墅區(qū)二模)已知△ABC中,∠A=α.在圖(1)中∠B、∠C的角平分線交于點O1,則可計算得∠BO1C=90°+
1
2
α
;在圖(2)中,設(shè)∠B、∠C的兩條三等分角線分別對應(yīng)交于O1、O2,則∠BO2C=
60°+
2
3
α
60°+
2
3
α
;請你猜想,當(dāng)∠B、∠C同時n等分時,(n-1)條等分角線分別對應(yīng)交于O1、O2,…,On-1,如圖(3),則∠BOn-1C=
(n-1)α
n
+
180°
n
(n-1)α
n
+
180°
n
(用含n和α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拱墅區(qū)二模)設(shè)a=x1+x2,b=x1•x2,那么|x1-x2|可以表示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拱墅區(qū)二模)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2•拱墅區(qū)二模)當(dāng)分式方程
x-1
x+1
=1+
a
x+1
中的a取下列某個值時,該方程有解,則這個a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