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3.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恒定,R1=20Ω,R2=l0Ω,當Sl閉合,S2、S3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6A,電源電壓為6V;當S2閉合,S1、S3斷開時,電流表示數為0.2A;當S1、S3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示數為0.9A.

分析 (1)當S1閉合,S2、S3斷開時,只有R2連入電路中,由歐姆定律計算電源電壓;
(2)當S2閉合,S1、S3斷開時,R1與R2串聯(lián),由串聯(lián)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計算電流表示數;
(3)當S1、S3閉合,S2斷開時,R1與R2并聯(lián),電流表測干路電流,由并聯(lián)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計算電流表示數.

解答 解:
(1)由電路圖知,當S1閉合,S2、S3斷開時,只有R2連入電路中,電流表測R2的電流,
由I=$\frac{U}{R}$可得電源電壓:
U=U2=I2R2=0.6A×=6V;
(2)由電路圖知,當S2閉合,S1、S3斷開時,R1與R2串聯(lián),電流表電路的電流,
由串聯(lián)電路電阻特點知:R=R1+R2=20Ω+10Ω=30Ω,
則電流表示數:
I=$\frac{U}{R}$=$\frac{6V}{30Ω}$=0.2A;
(3)由電路圖知,當S1、S3閉合,S2斷開時,R1與R2并聯(lián),電流表測干路電流,
由并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知:U=U1=U2=6V,
由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和I=$\frac{U}{R}$可得,電流表示數:
I′=I1+I2=$\frac{U}{{R}_{1}}$+I2=$\frac{6V}{20Ω}$+0.6A=0.9A.
故答案為:6;0.2;0.9.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特點、歐姆定律的應用,正確分析電路結構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某太陽能熱水器內裝有100kg溫度為20℃的水,陽光照射一天后,水溫升高到70℃,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物體內能;假設這些熱量由燒干木柴供給(不計熱損失),需燃燒1.75kg的干柴.[c=4.2×103J/(kg•℃),q=1.2×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小朋友在節(jié)日放飛氫氣球,一個氫氣球的體積是5dm3,空氣的密度是1.29kg/m3,在地面附近氫氣球受到的浮力約為0.0645N;松手后加速上升過程中(未漏氣),氫氣球的機械能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雙肩書包、簽字水筆、有訂書釘的訂書機,都是大家熟悉的學習用品,這些用品的設計制造和使用包含著許多物理知識的應用.試舉三例說明.
示例:筆卡(筆的掛鉤),對衣物或書本的壓力大,滑動時摩擦力大,可防止筆的意外脫落.(此例不可再用)
(1)書包的肩帶設計的很寬,是為了減小對肩部的壓強    
(2)水筆的握筆處用帶花紋的軟塑料環(huán),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3)水筆書寫時,利用墨水的重力向下的特性,使書寫流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在語文課本上學習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敏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她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二: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猜想三:可能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她按照圖中字母順序做了如下實驗:

(1)分析比較實驗步驟A、C、D,可以驗證猜想三;分析比較實驗步驟A、B、C,可以驗證猜想二是正確的,并由此聯(lián)想到,輪船的滿載排水量越大(選填“大”或“小”),它的承載能力就越強.
(2)分析圖中題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圖E中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為1.2N,計算可知鹽水的密度是1.2×103kg/m3
(3)實驗中采用了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下列問題的研究中,也用到這種方法的是C.
A、將乒乓球靠近發(fā)聲的音叉,通過乒乓球被彈開顯示音叉在振動
B、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的概念
C、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D、用合力代替同一物體上所受到的幾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俗語說“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開水真的不響嗎?小明對此進行了研究,他用圓底玻璃茶壺進行燒水試驗,用溫度計、數字聲級計(測量聲音強弱的儀器)分別測量壺內水的溫度和壺旁聲音的強弱,觀察與測量結果記錄表中:
水溫
t/℃
2040607080859095
聲強
級/dB
37.538.040.543.446.852.954.455.252.8
現象壺底有極少微小氣
壺底有少量微小氣
有少量微小泡產生少量氣泡上升上升起泡增多大量氣泡上升水面有氣泡更多小氣泡形成,水變渾濁沸騰,水在壺內上下翻騰
如圖所示,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為99℃.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溫度為95℃時,響度最大,在此溫度之前,響度變大的原因可能是氣泡在水中破裂激起水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對“開水不響”這句話新的理解是開水并非是不響,而是響度相對于不開的水弱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如圖所示,小明應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表演“蠟燭在水中燃燒”的魔術時,把一塊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豎放一根蠟燭,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點燃蠟燭,從蠟燭這邊向玻璃板望去,會看到“蠟燭在水中燃燒”.
(1)該魔術現象要明顯,最好在較暗(選填“明”或“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魔術中的玻璃板相當于平面鏡(選填“平面鏡”或“凸透鏡”).
(2)水中的“蠟燭”是實際蠟燭通過玻璃板形成的正(選填“正”或“倒”)立的虛(選填“虛”或“實”)像,與實際蠟燭大小相等(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跟它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實驗時,具體設計的實驗操作步驟如圖甲、乙、丙和丁所示.為方便操作和減小測量誤差,最合理操作步驟應該是 (  )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積大于
B的底面積,A對地面的壓力小于B對地面的壓力.現將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則A、B剩余部分的質量分別為m′A、m′B,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p′B.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m′A=m′BB.m′A>m′BC.p′A<p′BD.p′A>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