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

(1)在水平桌面上豎立一塊 作為平面鏡.

(2)實驗中,刻度尺的作用是用來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 ,并進(jìn)行比較;用兩顆相同的棋子是為了比較像與物 的關(guān)系.

(3)使棋子B與A的像完全重合后,若移去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選填“實”或“虛”).

【答案】(1)透明的玻璃板.(2)距離;大。3)虛.

【解析】

試題分析:(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為了觀察并確定像的位置,在水平桌面上豎立一塊透明的玻璃板作為平面鏡.

(2)實驗中刻度尺的用途是可以測量物體和像與平面鏡的距離;在實驗中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點與位置,用了兩支相同的蠟燭,將另一支蠟燭放在像的位置與像進(jìn)行比較,運(yùn)用了替代法.

(3)要掌握虛像的概念,知道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解:(1)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為了觀察并確定像的位置,要選透明的玻璃板做平面鏡.

故答案為:透明的玻璃板.

(2)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后比較二者關(guān)系用的.

實驗中,用一個等長的蠟燭放在像的位置,來代替像,為了研究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故答案為:距離;大。

(3)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為: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AB兩把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則A尺測得物體的長為 cm,B尺測得物體長為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水平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礦泉水瓶沿桌面滑動,改用同樣大小的水平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礦泉水瓶被推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guān)
B.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C.力的方向有關(guān)
D.受力物體的種類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民間有句諺語“霜前冷,雪后寒”.它說明霜是由于氣溫較 ,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發(fā)生 現(xiàn)象而形成的;在陽光照射下,雪 需要 熱,因而氣溫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輛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行駛,路程和時間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運(yùn)動

B.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

C.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西行駛

D.30s后乙在甲西邊270m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鐵和鈦是生活、生產(chǎn)中的重要金屬,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體中鐵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B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護(hù)膜

C鈦合金可用于制作船舶

D鈦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為了驗證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小薇設(shè)計了如圖1所示的電路進(jìn)行實驗.在閉合開關(guān)后,若電流表指針向沒有刻度的一側(cè)偏轉(zhuǎn),則出現(xiàn)的問題是: ;糾正錯誤后,小薇先將電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閉合開關(guān)后,觀察到燈L2發(fā)光,但燈L1不發(fā)光,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零,電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2)根據(jù)圖2甲所示的電路圖,在乙的實物圖上用筆畫出對應(yīng)連線.

(3)由實物圖3畫電路圖.

(4)小明用三個電流表和兩個小燈泡做實驗,檢驗并聯(lián)電路干路電流是否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其連接的電路如圖4所示.這個電路中有一根導(dǎo)線接錯了,請在這根導(dǎo)線上打“×”,表示這根導(dǎo)線不能這樣連接,然后畫出正確的連接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夏季,當(dāng)你在河岸邊漫步時,有時會看到“魚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魚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金屬及合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銅的化學(xué)性質(zhì)不活潑,所以銅制品不會生銹

B.“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硬度非常大

C.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純金屬,而是它們的合金

D.合金是一種金屬跟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