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重慶)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200N的物體,人對繩的拉力為125N,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如果人的體重為600N,拉動過程中繩始終未斷裂,他用此滑輪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為________.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一章 第3節(jié)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重力勢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離地面越高的物體重力勢能越大

B.質(zhì)量越大的物體重力勢能越大

C.懸掛在頂棚上的電燈靜止不動,它沒有重力勢能

D.任何被舉高的物體都具有重力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一章 第1節(jié)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有一個觀景臺.觀景臺搭建在大峽谷的西側(cè)谷壁上,呈U字形,離谷底1200m高,取名為“人行天橋”,如圖所示.如果在建造過1程中有一塊質(zhì)量為0.1kg的石子從觀景臺掉落谷底,則下落的過程中,石子的重力做功為(g取10N/kg)( )

A.12J

B.1200J

C.1.2×105J

D.1.2×10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一章 本章檢測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個小球由靜止從光滑曲面的頂端自由滾下,若它在頂端的重力勢能為65J,則滑到底端的動能是( )

A.35J

B.50J

C.55J

D.6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二章綜合測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2012廣東)如圖,小王站在高3m、長6m的斜面上,將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勻速從底端拉上頂端,拉力大小恒為120N,所花時間是10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運動速度.

(2)小王對木箱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二章綜合測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1雅安)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200N的物體在5s內(nèi)勻速上升了1m.已知拉繩子的力F為120N,如果不計繩重及摩擦,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  )

A.繩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動滑輪重20N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3.3%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二章綜合測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用羊角錘撬起釘子的示意圖.為了撬起釘子,分別用四個力作用在錘柄的末端,其中最小的力是( 。

A.F1

B.F2

C.F3

D.F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二章第3節(jié)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2012遵義)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鉤碼總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測力計示數(shù)F/N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yīng)盡量豎直向上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shù).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_.(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________裝置圖做的;第4次實驗是用________裝置圖做的.(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________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十二章第1節(jié)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重慶)如圖所示,所使用的杠桿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釣魚竿

B.開瓶器

C.滅火器壓把

D.鋼絲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