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1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電源電壓為3V且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后,滑片P從b端移動到a端的過程中,電壓表示數(shù)U與電流表示數(shù)I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R1的電阻為5ΩB.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為10Ω
C.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為1.8WD.電路消耗的最小功率為1W

分析 由圖甲可知,R1與R2串聯(lián),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1)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0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電路消耗的電功率最大,根據(jù)圖乙讀出電路中的最大電流,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R1的電阻,根據(jù)P=UI求出電路消耗的最大總功率;
(2)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電路消耗的電功率最小,根據(jù)圖乙讀出電路中的電流最小時電表的示數(shù),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利用P=UI求出電路消耗的最小總功率.

解答 解:由圖甲可知,兩電阻串聯(lián),電壓表測R2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1)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0時,只有R1工作,電路中的電流最大,
由圖乙可知I1=0.6A,
由I=$\frac{U}{R}$可得,R1的電阻:
R1=$\frac{U}{{I}_{1}}$=$\frac{3V}{0.6A}$=5Ω,故A正確;
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P總大=UI1=3V×0.6A=1.8W,故C正確;
(2)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
由圖乙可知,I2=0.2A,U2=2V,
則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
R2=$\frac{{U}_{2}}{{I}_{2}}$=$\frac{2V}{0.2A}$=10Ω,故B正確;
電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P總小=UI2=3V×0.2A=0.6W,故D錯誤.
故選ABC.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的應用,關鍵是知道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小、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小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請?zhí)顚懮虾线m的單位符號:
(1)某位男同學的質量約為6×104g;
(2)我們教室中空氣的密度約為1.29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
(1)如圖1所示,甲物體重3N,乙物體重10N,乙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則a繩對甲的拉力為3N(不計繩重與摩擦).
(2)為分析b繩對乙的拉力,小明做了以下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某物體的重力(如圖2所示);然后將繩子靠著定滑輪(不計繩重與摩擦),如圖3所示,彈簧測力計一次放在A、B、C、D位置時,其示數(shù)保持不變.由此可見,定滑輪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ňx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認為圖1中b繩對乙的拉力為3N.
(3)接著小明再做了如圖4所示的實驗:將彈簧測力計丙與丁相互對拉,它們的示數(shù)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繩對乙的拉力等于乙對b繩的拉力(選填“等于”或“不等于”).再通過受力分析可得,圖1中地面對乙有7N的支持力,它和乙受到的重力不是(選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R1=20Ω,開關S、S1都閉合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5A;若只斷開S1,發(fā)現(xiàn)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了0.2A,則電源電壓為6V,R2的阻值為3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麗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甲、乙、丙三次實驗.讓鐵球從同一斜面上某處由靜止開始向下運動,然后與放在水平面上的紙盒相碰,鐵球與紙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

(1)要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應選用甲乙兩圖;實驗中應保證速度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從相同的高度自由滾下.
(2)選用甲、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3)該實驗是通過觀察紙盒被推開的距離來比較鐵球動能的大小,從而得出結論的.這種研究方法叫做轉換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小明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
(2)如圖甲所示,在杠桿左邊A處掛四個相同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鉤碼3個.
(3)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如下,請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①動力臂L1/cm,②阻力F2/N.
次數(shù)動力F1/N阻力臂L2/cm
120.110.2
(4)某同學通過以上實驗操作及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阻力臂.你認為他的結論不可靠(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實驗時,如果只用一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因此應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5)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變小”、“不變”),其原因是拉力的力臂變小,在阻力及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變小,則動力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側壁上有一細開口彎管,彎管內的水面高度為h1=0.8m;容器的頂部和底部的面積為0.08m2,頂部到底部的高度為h2=0.6m;g取10N/kg,則:
(1)水對容器頂部和底部的壓強分別是多少?
(2)若離地10cm的側壁處破了一個10cm2大小的洞而用塞子堵。ㄈ鐖D),求塞子受到的液體壓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空氣的密度為1.2kg/m3,一間普通教室內空氣的質量與下列哪個物體最接近( 。
A.一個蘋果B.一名中學生C.一頭牛D.一頭大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則甲乙兩個物體的密度關系:ρ甲>ρ(選填“>”、“<”或“=”);若分別在兩物體上沿豎直方向各切去一部分,且使兩個物體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將切去部分分別疊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則此時水平面受到的壓強p<p(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