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甲所示是s﹣t圖象,其中物體A做_____直線運動,物體A的速度_____物體B的速度;如圖乙所示表示該物體_____;圖丙是v﹣t圖象,物體_____做勻速直線運動,C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的增加而_____,做變速運動;E物體做_____ (填“減速”或“加速”)直線運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湖北省荊門市2018年中考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擺放了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diào)節(jié)它們中心在一高度上。

(1)如圖甲,當他將蠟燭、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動透鏡,發(fā)透鏡在①②兩個位置時,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則鏡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時,所上得到的像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

(2)當他將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移動蠟燭,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夠長),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應將凸透鏡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光屏移動一些。經(jīng)過調(diào)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發(fā)現(xiàn)若將凸透鏡用紙遮住,屏上將得到_______(選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將蠟燭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將_______(選填“上移”或“下移”)。

(3)如圖乙,他把“上”形狀的遮光板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則屏上觀察到的形狀是_______。

A.上 B.C.D.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3章 《物態(tài)的變化》 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四個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中,屬于熔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草葉上形成“露珠”

C. 山間形成濃霧 D. 草葉上形成“白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 機械運動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短跑運動員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5秒末的速度為9.0m/s,10秒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前5秒內(nèi)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4.5 m/s

B. 在后5秒內(nèi)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6m/s

C.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10.0 m/s

D. 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1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測試卷:第一章機械運動 題型:計算題

喜羊羊發(fā)現(xiàn)后方100m處的灰太郎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追過來,此時喜羊羊與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問: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進羊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測試卷:第一章機械運動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甲乙速度之比為4:3,通過的路程之比為5:2,則所用時間之比為( )

A. 10:3 B. 3:10 C. 8:15 D. 1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測試卷:第一章機械運動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數(shù)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 初中生的身高約為1.6 dm

B. 人步行的速度約為20 m/s

C. 課桌的高度約為80 cm

D. 正常人脈搏跳動10次的時間約為1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1章 《機械運動》 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小明路過一座大橋時,發(fā)現(xiàn)橋面有條寬窄相同的裂縫,他用刻度尺測得裂縫某處寬為7.00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為得到該裂縫的平均寬度,小明應在裂縫的_____(選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3 光的直線傳播同步練習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找一個空的易拉罐,用釘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個小孔,將易拉罐的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制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其實就是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點:

(1)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實像”或“虛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蠟燭的正立像

D.蠟燭的倒立像

(3)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zhuǎn),則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選填“順”或“逆”)時針旋轉(zhuǎn)的;

(4)為了增大蠟燭所成的像,可采取的辦法是(寫出一種辦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