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圖 (a)、(b)表示了一輛小車駛向一根彈簧的運動過程.小車碰到彈簧后最終會 靜止表明了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__;彈簧受力后會被壓縮表明了力能使物體發(fā)生________;小車突然靜止時,車上的小木塊會向前傾倒是由于木塊具有________.

運動狀態(tài)    形變    慣性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一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
解答:小車碰到彈簧后最終會靜止,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是因為受到了彈簧對它的作用力,這個力改變了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表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彈簧受力后會被壓縮,形狀發(fā)生了變化,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開始木塊和小車一起運動,小車突然停止,由于慣性,木塊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前運動,所以向前傾倒.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形變、慣性.
點評:(1)理解慣性概念,知道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會慣性解釋有關現象.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虹口區(qū)一模)某小組三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的研究過程如下:
(1)猜想:他們分別在粗細不同、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內注入不同液體,觀察到橡皮薄膜分別向下凸出,實驗現象如圖所示:
小華根據圖(a)和(b)猜想液體內部的壓強可能與深度
有關
有關
(選填“有關”或“無關”).
小明根據圖
(c)和(d)
(c)和(d)
猜想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質量無關.
小紅根據圖(b)和(c)猜想液體內部的壓強可能與液體的
密度
密度
有關.
(2)探究:他們繼續(xù)實驗,分別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體,仔細觀察并比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況,并分別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們將有關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記錄在下表中.
同學 密度ρ(×103千克/米3 實驗序號 深度(厘米) 橡皮薄膜凸出程度
小華 0.8 1 5 h1
2 10 h2
小明 1.0 3 10 h3
4 20 h4
小紅 1.2 5 18 h5
6 20 h6
①各位同學分析了本人的實驗數據和現象后得出:當液體的密度相同時,
液體的深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液體的深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由此可驗證
小華
小華
的猜想是正確的.
②三位同學互動交流、分析比較實驗序號2與3、4與6的數據和現象后得出:
當液體的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當液體的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由此他們驗證了
小紅
小紅
的猜想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華、小明兩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彈簧測力計、鉤碼和支架等.他們分別在已調水平平衡的杠桿上施加動力F1、阻力F2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動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華、小明的操作情況分別如圖(a)、(b)所示,表一、表二為他們記錄的實驗數據.
表一:小華同學
實驗序號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1 1 8 8 1
2 3 6 6 3
3 2 8 8 2
表二:小明同學
實驗序號 F1(牛) l1(厘米) F2(牛) l2(厘米)
4 1 8 4 2
5 2 8 4 4
6 4 5 2 10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小華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
(1)請判斷:小華的結論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依據是: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小華又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從實驗的角度分析,小華的問題是:
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杠桿垂直
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始終與杠桿垂直
;請你提出實驗的改進措施,幫助小華得出正確的結論.你的措施是
去掉一側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
去掉一側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沿不同方向拉.

(3)改進實驗后,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歸納得出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F1L1=F2L2
F1L1=F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根據“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剛開始實驗時,杠桿處于左端下沉,右端上翹狀態(tài),可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使杠桿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目的是為了
使杠桿的重心過支點,消除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
使杠桿的重心過支點,消除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

(2)開始實驗前,某小組同學準備了鉤碼、細線、刻度尺、鐵架臺、帶刻度的杠桿,其中多余的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缺少的器材是
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

(3)該小組用如圖(a),用的鉤碼每個重1牛,杠桿上每格長度為5厘米,該小組做了三次試驗,前兩次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第三次實驗情況及測力計示數情況如圖(a)和(b),請你幫他把實驗數據記錄到下表中.根據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試驗次數 動力F1(牛) 動力臂l1(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米)
1 3 0.20 4 0.15
2 5 0.05 1 0.25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上海)小陸做“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實驗,現有電源(電壓為6伏且保持不變)、待測電阻RX、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鍵及導線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他連接電路進行實驗,閉合電鍵后,在移動變阻器滑片的過程中,發(fā)現電流表示數的變化范圍為0.20~0.58安,電壓表示數相應的變化范圍為4.0~0伏,當移動變阻器滑片到某個位置時,電壓表、電流表的十數分別如圖(a)、(b)所示.

請將下表填寫完整.(計算電阻時,精確到0.1歐)

物理量
實驗序號
電壓Ux
(伏)
電流Ix
(安)
電阻Rx
(歐)
電阻Rx平均值
(歐)
1 0.20
2
3 6.0 0.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
(1)下表是某實驗小組在實驗時記錄的一組數據,由表中數據可知,水的沸點為
98
98
℃,當水沸騰時,如對水繼續(xù)加熱,則水的溫度
不變
不變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時間(分) 0 2 4 6 8 10 12
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2)請畫出水溫與時間圖象.
(3)某個實驗小組觀察到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的兩種情況,如圖(a)、(b)所示,則圖
b
b
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圖
a
a
則是水沸騰時的情況.
b
b
圖中的水聲大;
a
a
圖中的水聲。

(4)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通入試管A,水槽 B中裝有冷水.一段時間后,我們會看到在試管內有
,這是由于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同時發(fā)現溫度計的示數上升,這說明液化要
(吸、放)熱.
(5)將酒精燈移去,停止加熱,水
不能
不能
(能、不能)繼續(xù)沸騰,可見水沸騰
需要
需要
(需要、不需要)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