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已知鹽水的密度、冰塊排開鹽水的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計算冰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
(2)根據△h=$\frac{{V}_{排}}{{S}_{容器}}$計算液面上升的高度,已知原來鹽水的深度,可得到現在鹽水的深度,利用液體壓強公式計算冰塊漂浮時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3)冰熔化為水,質量不變,利用密度公式和題中條件表示出冰熔化為水的體積;將乙圖與最初沒有放入冰塊相比,可得到增加的體積,而增加的體積等于礦石的體積與冰熔化為水的體積之和,據此列出方程組進行解答;已經求得石塊的體積,根據V冰:V石=50:1可得冰塊中冰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冰塊中冰的質量;再利用漂浮條件求出冰和礦石的總質量,從而可以求出石塊的質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石塊的密度.
(4)鹽水和水混合后體積不變,但鹽水的密度減小,利用已經求出的物理量計算此時鹽水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石塊沉底時受到的浮力,根據G=mg計算石塊的重力,礦石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其重力與浮力之差,故可求解.
解答 解:(1)這塊夾著礦石的冰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
F浮=ρ鹽水gV排=1.25×103kg/m3×10N/kg×380×10-6m3=4.75N;
(2)由題意可知,容器中沒有放入冰塊時,鹽水的深度h0=36cm,
夾著礦石的冰塊漂浮在鹽水中時,液面上升的高度:
△h=$\frac{{V}_{排}}{{S}_{容器}}$=$\frac{380c{m}^{3}}{50c{m}^{2}}$=7.6cm,
所以,此時鹽水的深度:h1=h0+△h=36cm+7.6cm=43.6cm=0.436m,
則冰塊漂浮時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p=ρ鹽水gh1=1.25×103kg/m3×10N/kg×0.436m=5450Pa;
(3)已知V冰:V石=50:1,則V冰=50V石,
冰塊中冰的質量:m冰=ρ冰V冰=ρ冰×50V石=50ρ冰V石------①,
冰熔化為水,質量不變,即m冰化水=m冰,
則冰熔化為水的體積:V冰化水=$\frac{{m}_{冰化水}}{{ρ}_{水}}$=$\frac{{m}_{冰}}{{ρ}_{水}}$=$\frac{50{ρ}_{冰}{V}_{石}}{{ρ}_{水}}$------②,
冰塊完全熔化后,水位上升了1.6cm,
則冰塊完全熔化后,鹽水的深度:h2=h1+△h′=43.6cm+1.6cm=45.2cm,
整個過程,如下圖所示:
由于鹽水和水混合后各自體積不變,則乙圖與最初沒有放入冰塊相比,增加的體積等于礦石的體積與冰熔化為水的體積之和;
所以有:S容器(h2-h0)=V石+V冰化水------③
把②代入③可得:S容器(h2-h0)=V石+$\frac{50{ρ}_{冰}{V}_{石}}{{ρ}_{水}}$,
代入數據有:50cm2×(45.2cm-36cm)=V石+$\frac{50×0.9g/c{m}^{3}×{V}_{石}}{1g/c{m}^{3}}$,
解得V石=10cm3,
把V石=10cm3 代入①可得冰塊中冰的質量:
m冰=50ρ冰V石=50×0.9g/cm3×10cm3=450g;
夾著礦石的冰塊漂浮在鹽水中時,根據物體的漂浮條件可得:G冰和石=F浮=4.75N;
則冰和礦石的總質量:m冰和石=$\frac{{G}_{冰和石}}{g}$=$\frac{4.75N}{10N/kg}$=0.475kg=475g;
所以礦石的質量:m石=m冰和石-m冰=475g-450g=25g;
則礦石的密度:ρ石=$\frac{{m}_{石}}{{V}_{石}}$=$\frac{25g}{10c{m}^{3}}$=2.5g/cm3=2.5×103kg/m3;
(4)原來鹽水的體積:V鹽水=S容器h0=50cm2×36cm=1800cm3,
原來鹽水的質量:m鹽水=ρ鹽水V鹽水=1.25g/cm3×1800cm3=2250g,
冰熔化為水的質量:m冰化水=m冰=450g,
冰熔化為水的體積:V冰化水=$\frac{{m}_{冰化水}}{{ρ}_{水}}$=$\frac{450g}{1g/c{m}^{3}}$=450cm3;
鹽水和水混合后,此時鹽水的密度:
ρ鹽水′=$\frac{{m}_{鹽水}+{m}_{冰化水}}{{V}_{鹽水}+{V}_{冰化水}}$=$\frac{2250g+450g}{1800c{m}^{3}+450c{m}^{3}}$=1.2g/cm3;
礦石沉底時,其受到的浮力:F浮石=ρ鹽水′gV排′=1.2×103kg/m3×10N/kg×10×10-6m3=0.12N;
礦石的重力:G石=m石g=0.025kg×10N/kg=0.25N,
礦石對容器底的壓力:F壓=G石-F浮石=0.25N-0.12N=0.13N.
答:(1)這塊夾著礦石的冰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為4.75N;
(2)這塊夾著礦石的冰塊漂浮時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強5450Pa;
(3)礦石的密度為2.5×103kg/m3;
(4)礦石對容器底的壓力為0.13N.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壓強的計算、受力分析;難點是第3小題,關鍵要利用“冰熔化為水,質量不變”這個條件,同時通過液面高度變化找出體積變化的關系;本題未知量多、難度大,利用方程的思想以及作圖方法可幫助解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要把擰得很緊的瓶蓋打開,在手和瓶蓋間墊一塊毛巾 | |
B. | 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越大自行車停得越急 | |
C. | 汽車司機的方向盤上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 |
D. | 移動較重的貨箱時,在貨箱下面墊上幾根圓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次數 | 壓力大小 | 接觸面材料 | 木塊運動速度 | 測力計示數F/N |
1 | 等于木塊重 | 木板 | 慢 | 1.0 |
2 | 等于木塊重 | 棉布 | 慢 | 1.5 |
3 | 等于木塊重 | 毛巾 | 慢 | 2.0 |
4 | 等于木塊重 | 毛巾 | 快 | 2.0 |
5 | 等于木塊重 | 毛巾 | 很快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繩子受到的拉力為14 N | |
B. | 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90 N | |
C. | 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了200 Pa | |
D. | 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變化了200 P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