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如下表(不計摩擦):

(1)將表格中空格補充完整.

(2)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求出杠桿的重力為________N.

(3)將鉤碼的懸掛點向遠離支點的方向移動時,杠桿的機械效率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
解析:

  (1)2;66.7%

  (2)2

  (3)變大


提示:

(2)點撥:G·L+G·L=F·L G=2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明利用杠桿做了兩個小實驗:
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當桿杠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桿杠處于
平衡
平衡
(“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此時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
便于測出力臂大小
便于測出力臂大小
;
(2)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cè)的鉤碼位置和個數(shù),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
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3)在圖(乙)中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從杠桿上直接讀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從杠桿上直接讀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
如圖丙所示裝置,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為m,O為支點.
(1)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B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拉力為F1,測得A、B兩點上升的高度分別為h1、h2,則此次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
2mgh2
F1h1
×100%
2mgh2
F1h1
×100%
.(用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高度為h2,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大于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F1,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
小于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3)他將3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高度仍為h2,則第3次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前兩次相比
最大
最大
(最大/最小/三次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屆江蘇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九年級10月月考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利用此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

(1)實驗中,鉤碼總重G為1.0N,若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F       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原因:               。                                         圖21
(2)為了進一步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某同學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鉤碼
懸掛點
鉤碼總重
G/N
鉤碼移動距離
h/m
拉力
F/N
測力計移動距離
s/m
機械效率
η/%
1
B
2.0
0.15
1.2
0.30
83.3
2
A
1.5
0.10
0.7
0.30
71.4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你能否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guān),鉤碼越重杠桿的機械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答:              (選填:能、否或不能確定);請簡要說明你做出判斷的兩條理由: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蘇南京市九年級10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利用此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

(1)實驗中,鉤碼總重G為1.0N,若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F        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原因:                。                                          圖21

(2)為了進一步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某同學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鉤碼

懸掛點

鉤碼總重

G/N

鉤碼移動距離

h/m

拉力

F/N

測力計移動距離

s/m

機械效率

η/%

1

B

2.0

0.15

1.2

0.30

83.3

2

A

1.5

0.10

0.7

0.30

71.4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你能否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guān),鉤碼越重杠桿的機械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答:               (選填:能、否或不能確定);請簡要說明你做出判斷的兩條理由: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明利用杠桿做了兩個小實驗:
A:“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當桿杠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時,桿杠處于______(“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此時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______;
(2)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cè)的鉤碼位置和個數(shù),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
(3)在圖(乙)中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
B:“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
如圖丙所示裝置,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為m,O為支點.
(1)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B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拉力為F1,測得A、B兩點上升的高度分別為h1、h2,則此次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他將2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高度為h2,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______(大于/等于/小于)F1,此次彈簧測力計做的功將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3)他將3只鉤碼懸掛在C點,在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C點上升高度仍為h2,則第3次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前兩次相比______(最大/最小/三次相等).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