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1.某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1)如果將點燃的蠟燭A遠離玻璃板,則像將玻璃板遠離(選填“遠離”或“靠近”),像的大小不變.
(2)在尋找蠟燭A的像時,若用光屏代替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將不能(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選填“實”或“虛”)

分析 (1)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同時能看到成像物體的像和鏡后和像對比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在實驗中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點與位置,用了兩支相同的蠟燭,將另一支蠟燭放在像的位置與像進行比較,運用了替代法.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距與像距相等,可知物距增大,則像距也增大.
(3)實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

解答 解:(1)實驗過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蠟燭A的蠟燭B,當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時,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從而便于比較物像大。
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2)因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距與像距相等,所以,如果將點燃的蠟燭遠離玻璃板,則像也將隨之遠離玻璃板.此時物距增大,則像距也增大.像的大小與物體有關,故像的大小不變;
(3)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蠟燭B,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所以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故答案為:(1)位置;大。唬2)遠離;不變;(3)不能;虛.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動手操作實驗時,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結論,提高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一帶蓋金屬罐頭盒內盛有水,盒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水從小孔流出的過程中,盒連同盒中水的共同重心將( 。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某實驗小組為測定某食用油的密度,進行了以下實驗操作:
(1)先測出空燒杯的質量: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向左偏轉,為了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向右(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利用調好的天平稱量空燒杯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所示,則空燒杯的質量為m1=152g.
(2)繼續(xù)完成實驗操作步驟時,設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向量筒內倒入適量的食用油,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1.然后將量筒內的食用油全部倒入空燒杯中,稱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為m2,則食用油的密度表達式為ρ=$\frac{{m}_{2}-{m}_{1}}{{V}_{1}}$.(均用字母表示)
【方案二】:向量筒內倒入適量的食用油,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2,然后將量筒內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空燒杯中,測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3,讀出量筒中剩下食用油的體積V3,則食用油密度的表達式為ρ=$\frac{{m}_{3}-{m}_{1}}{{V}_{2}-{V}_{3}}$.(均用字母表示)
(3)在操作過程正確無誤的情況下,兩種實驗方案中,方案一(選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誤差可能會大一些,用這種方法測出食用油的密度值比真實值偏。ㄟx填“偏大”或“偏小”),引起誤差的主要原因是有油粘在量筒內壁上測得的質量比真實值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小明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500N的木塊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100 N,當水平推力增加到120N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一輛質量為50t的坦克在水平地面上(如圖1),每條履帶與地面了接觸面積是1.5m2.一顆圖釘尖的面積是0.05mm2,手指對圖釘帽的壓力是20N(如圖2).試比較坦克對地面的壓強與圖釘尖對墻面的壓強的大小.(g=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陳明和張華同學合作做“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實驗.陳明負責操作,張華負責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所示.
所測物品質量/kg測得的重力/N重力與質量的
比值/(N•kg-1 )
金桔0.020.199.5
香蕉0.050.499.8
蘋果0.080.789.75
雞蛋0.100.989.8
(1)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2)若用 G 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用 m 表示物休的質量,用 g 表示重力與質量的比 值,則 g=$\frac{G}{m}$.根據(jù)實驗結果,g=9.7N/kg.
(3)如圖所示,為某一次實驗過程,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4N,測力計對桃子的拉力與桃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此時測力計應保持靜止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3.圖中A物體隨傳送帶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作出物體A的受力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甲、乙兩位同學做“探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實驗.
(1)甲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重力大小,讀數(shù)時讓鉤碼保持靜止狀態(tài),此時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他分別測出一個鉤碼、兩個鉤碼、三個鉤碼的重力大小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
(2)乙同學取了質量不同的蘋果、小木塊、小鐵球各一個,并分別測出它們的質量和重力,來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你認為乙同學的做法C.
A.不合理,因為他沒有用同種物質的物體做實驗
B.不合理,因為他沒有使物體的質量成整數(shù)倍變化
C.合理,因為他同樣可以得到的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D.合理,因為他的操作比甲同學更簡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周和小孫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知識后,進一步合作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的變化規(guī)律.每次實驗時,她們先在光具座上固定好發(fā)光物體和光屏的位置,然后通過移動凸透鏡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表一、表二記錄了她們通過實驗及運算獲得的數(shù)據(jù).
表一(焦距12cm)
序號 物屏距離(cm) 物距(cm) 像距(cm)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75 15 60 45 
 5219  3314 
 4922  27 5
 4 45 無法得到清晰的像
表二(焦距15cm)
序號 物屏距離(cm) 物距(cm) 像距(cm)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590 19 71 52 
 669 22 47 25 
 761 28 33 
 8 57無法得到清晰的像 
(1)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隨物距變化的關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
(2)分析比較序號2、5(3、6)中的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鏡成實像且物距相同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隨物屏距離變化的關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屏距離越小,像距與物距的差值越小.
(4)基于(3)的初步結論,并結合序號4(或8)的現(xiàn)象進行推理,請寫出一條合理的推理結論: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像距離不小于4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