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明用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種方式將重為G1的物體提高h的過程中,繩自由端的拉力分別為F1、F2、F3,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分別為s1、s2、s3,三次的機械效率分別為η1、η2、η3,毎個滑輪重均為G2.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無論何種情況下,F(xiàn)I>F2=F3,η1最大
B.無論何種情況下,s2>s3=2s1,η23
C.如果G1<G2,不計繩重和摩擦,F(xiàn)1<F2=F3
D.如果G1>G2,不計繩重和摩擦,F(xiàn)1<F2=F3

分析 (1)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輪時,F(xiàn)=G;使用動滑輪:F=$\frac{1}{2}$(G1+G),使用滑輪組:F=$\frac{1}{n}$(G+G),然后分G1<G2和G1>G2兩種情況討論比較拉力的大;
(2)根據(jù)定滑輪和動滑輪以及滑輪組的工作特點,比較s與h的關(guān)系,進而得出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的大。
(3)利用η=$\frac{{W}_{有用}}{{W}_{總}}$=$\frac{{W}_{有用}}{{W}_{有用}+{W}_{額}}$=$\frac{Gh}{Gh+{G}_{動}h}$分析比較機械效率的大。

解答 解:由圖知,甲圖為定滑輪,乙圖為動滑輪,丙圖為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
(1)不計繩重和摩擦,則F1=G1;F2=$\frac{1}{2}$(G1+G2),F(xiàn)3=$\frac{1}{2}$(G1+G2),
如果G1<G2,則F1<F2=F3
如果G1>G2,則F1>F2=F3
(2)s1=h,s2=2h,s3=2h;故s2=s3>s1
(3)不計繩重和摩擦,則η1=$\frac{{W}_{有用}}{{W}_{總1}}$=$\frac{{G}_{1}h}{{G}_{1}h}$=1;
η2=$\frac{{W}_{有用}}{{W}_{總2}}$=$\frac{{G}_{1}h}{{(G}_{1}+{G}_{2})h}$=$\frac{{G}_{1}}{{G}_{1}+{G}_{2}}$;
η2=$\frac{{W}_{有用}}{{W}_{總3}}$=$\frac{{G}_{1}h}{{(G}_{1}+{G}_{2})h}$=$\frac{{G}_{1}}{{G}_{1}+{G}_{2}}$;
所以,η1最大,η23;
若考慮繩重和摩擦,則有:η1最大,η2>η3;
綜上分析可知,選項ABD錯誤,C正確.
故選ABD.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了定滑輪和動滑輪以及滑輪組的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方法.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分類討論.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綜合作圖:
如圖所示家庭電路,開關(guān)S1控制電燈L1;電路中還有一個帶有開關(guān)S2、S3和指示燈(發(fā)光二極管)L2、L3的墻上組合插座,當(dāng)S2閉合時,L2發(fā)光,兩孔插座能提供工作電壓,S2斷開時,L2不發(fā)光,兩孔插座不能提供工作電壓,當(dāng)S3閉合時,L3發(fā)光,三孔插座能提供工作電壓,S3斷開時,L3不發(fā)光,三孔插座不能提供工作電壓,如果指示燈損壞,閉合開關(guān)時,插孔也能提供工作電壓.用筆畫線代替導(dǎo)線,將它們連入電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8.如圖所示,請你在圖中畫出甲所受到的重力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是某同學(xué)在探究甲、乙兩種物質(zhì)質(zhì)量和體積關(guān)系時得到的圖象.若用這兩種物質(zhì)分別做成A、B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則甲、乙的(  )
A.重力之比是1:8B.體積之比是8:1
C.與地面接觸面積之比4:1D.棱長之比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實驗前,必須將燭焰、光屏的中心調(diào)整到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如圖所示,燭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填像的性質(zhì)),如果此時撤去光屏,人眼在圖示位置能(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燭焰的像.
(3)在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蠟燭向左移動5cm,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該向左(填“左”或“右”)移動.
(4)依次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
次數(shù)123456
物距(cm)806030201510
像距(cm)11.51215203040
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老師發(fā)現(xiàn)表格中有一組數(shù)據(jù)是編造的,請找出第6次、40(寫出實驗次數(shù)及錯誤數(shù)據(jù)).
(5)若要進一步展示遠視眼的成因,小明應(yīng)更換一個焦距更大(選填“更大”或“更小”)的凸透鏡進行對比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一輛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線勻速行駛的貨車,行駛時所受的阻力為車總重的0.1倍,貨車(含駕駛員)空載時重2.5×104N.求:
(1)貨車空載行駛時所受的阻力大。
(2)貨車以36km/h的速度空載勻速行駛時,l0s內(nèi)貨車牽引力做的功;
(3)當(dāng)貨車以90kW的額定功率、9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貨車最多可裝載多少噸的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在水平木板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車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滑下,比較小車在水平面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伽俐略、牛頓等科學(xué)家曾多次做過類似實驗,并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得出科學(xué)結(jié)論,三次實驗中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自由下滑,這樣做的目的是小車運動到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2)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木板表面上停止的最慢,是因為小車在該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3)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不受阻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小明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小明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guān)系.
(3)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重復(fù)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4)實驗中應(yīng)采用較薄(填“薄”或“厚”)玻璃板,觀測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在相距6mm不同位置成了兩個清晰的像,則玻璃板的厚度為3mm.
(5)做完實驗后小明總結(jié)了一些關(guān)于平面鏡成像的知識,其中正確的有ABC(多選).
A.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變
B.將蠟燭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線連接,連線跟玻璃板垂直
C.當(dāng)蠟燭與玻璃板的距離為10cm時,像和物相距20cm
D.將玻璃板換成平面鏡,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進行成像特點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實驗過程中,在杠桿的兩側(cè)掛上鉤碼后,仍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大。绺軛U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用通過調(diào)節(jié)鉤碼的個數(shù)和位置來實現(xiàn).
(3)實驗中,用裝置甲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建議同學(xué)不宜采用這種方式,主要是因為C(選填下列選項字母代號)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不易得出結(jié)論    D.杠桿受力不平衡
(4)若用裝置乙進行實驗,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1.8N;將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仍然使杠桿在原來的位置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