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影響物體吸熱多少因素時,有下圖表所示提供
物質序號ABCDE
物質種類煤油煤油
升高溫度20℃20℃20℃40℃40℃
物體質量0.5kg0.5kg1kg1kg0.5kg
(1)若為了研究不同物質,在升高溫度、質量相等時吸熱的情況,則應選擇______和______實驗.
(2)若要研究物體質量對吸熱多少的影響,應選擇C和______實驗;
(3)要研究升高溫度對吸熱多少的影響,要選擇A和E來實驗,它得到的結論是:在______相同時,升高溫度越多,液體吸收熱量越多.

解:
(1)序號A、B實驗中,升高溫度相同為20℃、質量相同為0.5kg,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多少;
(2)序號C、A實驗中,升高溫度相同為20℃、都是水,質量不相同,比較水的吸熱多少,研究物體質量對吸熱多少的影響;
(3)選擇A和E來實驗,升高溫度不相同、都是水,質量相同為0.5kg,比較水的吸熱多少,得出結論:在質量和比熱容相同時,升高溫度越多,液體吸收熱量越多.
故答案為:(1)A,B;(2)A;(3)質量和比熱容.
分析:由Q=cm△t可知,物體吸熱多少與物質的種類(比熱容)、物體的質量、物體溫度的升高值有關,實驗時要用好控制變量法:
(1)為了研究物體吸熱多少與物質的種類的關系,要控制升高溫度、質量相等,改變物質種類,據(jù)此選擇;
(2)為了研究物體吸熱多少與質量的關系,要選同一種物質、升高溫度,改變質量,據(jù)此選擇;
(3)為了研究物體吸熱多少與升高溫度的關系,要選同一種物質、質量,改變升高溫度,據(jù)此選擇.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分析時用好控制變量法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做研究影響物質吸熱多少的因素的實驗時,得到如下的數(shù)據(jù)表:
物質 實驗次數(shù) 質量(kg) 升高的度數(shù)(℃) 加熱時間(min)
1 0.05 10 10
2 0.10 10 20
煤油 3 0.05 10 5
4 0.05 20 10
(1)分析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
同種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與物體質量有關
同種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與物體質量有關

(2)分析第1、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
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不同
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不同

(3)分析
3、4
3、4
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歸納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升高的度數(shù)越多,吸收的熱量就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研究影響物體吸熱多少因素時,有下圖表所示提供
物質序號 A B C D E
物質種類 煤油 煤油
升高溫度 20℃ 20℃ 20℃ 40℃ 40℃
物體質量 0.5kg 0.5kg 1kg 1kg 0.5kg
(1)若為了研究不同物質,在升高溫度、質量相等時吸熱的情況,則應選擇
A
A
B
B
實驗.
(2)若要研究物體質量對吸熱多少的影響,應選擇C和
A
A
實驗;
(3)要研究升高溫度對吸熱多少的影響,要選擇A和E來實驗,它得到的結論是:在
質量和比熱容
質量和比熱容
相同時,升高溫度越多,液體吸收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無錫市九年級中考模擬二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科學探究中,常把直接測量有困難的量轉換成便于測量的量來研究,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例如在探究物質吸熱升溫的屬性時,沙子和水吸收熱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測量,可以通過測量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的多少。以下也采用了轉換法的是

A.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推理出物體不受阻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

B.在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時,比較動能大小的方法

C.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時,換用不同燈泡及改變電源電壓,多次實驗

D.在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時,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2011學年重慶市合川區(qū)高龍中學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在研究影響物體吸熱多少因素時,有下圖表所示提供
物質序號ABCDE
物質種類煤油煤油
升高溫度20℃20℃20℃40℃40℃
物體質量0.5kg0.5kg1kg1kg0.5kg
(1)若為了研究不同物質,在升高溫度、質量相等時吸熱的情況,則應選擇______和______實驗.
(2)若要研究物體質量對吸熱多少的影響,應選擇C和______實驗;
(3)要研究升高溫度對吸熱多少的影響,要選擇A和E來實驗,它得到的結論是:在______相同時,升高溫度越多,液體吸收熱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