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讀圖可知,從量筒中補充入燒杯的水的體積就是礦石的體積,故其體積為200ml-130ml=70ml=70cm
3;
(2)礦石的密度:ρ=
=
=2.5g/cm
3=2.5×10
3kg/m
3;圖A到圖B,當將礦石從燒杯中取出時,礦石上會不可避免地沾有一定量的水,使再次補充水時需要的量偏大,因此,會造成最終密度的測量值偏小;
(3)增加一個最小的砝碼,指針右偏;減少后,指針又左偏,接下來應(yīng)該取下最小的砝碼,向右移動游碼;
(4)根據(jù)小明的實驗方案,先測出了礦石的重力G,所測礦石的質(zhì)量為:m=
,
礦石所受的浮力:F
浮=G-F,
所測礦石的體積就是礦石排開水的體積:V=
=
,
礦石的密度:ρ=
=
=
.
故答案為:(1)70;
(2)2.5×10
3; 偏;
(3)取下最小砝碼,向右調(diào)節(jié)游碼;
(4)重力; G;
.
分析:(1)讀圖進行分析,明確礦石的體積就是所補充的水的體積,這是運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讀出量筒中兩次的示數(shù)之差可得出答案;
(2)知道礦石的質(zhì)量和體積,利用公式ρ=
可求出礦石的密度;在分析測量的誤差時重點考慮從燒杯中取出礦石時,礦石會帶出一些水,從而使補充水的體積增大,據(jù)此分析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
(3)當試加到最小的砝碼后,接下來就是要移動游碼了,根據(jù)指針的偏轉(zhuǎn)來決定最小的砝碼是取下還是加上;
(4)小明的實驗方案中利用了稱重法,測出礦石的重力和所受浮力,利用浮力可求出礦石的排水體積,也就是礦石的體積,最后代入密度公式可得出表達式.
點評:本題為我們提供了兩種測量礦石密度的方法,都屬于較為特殊的測量方法,前者運用等效替代法,通過水的體積來等效替代礦石的體積,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采用此方法;后者直接利用了浮力的知識,用到了稱重法、浮力的計算公式等知識,操作簡單易行,非常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