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①滑輪組克服被提升物體重力做的功稱為有用功,用W
有用=Gh計算;
②滑輪組繩子末端拉力做的功稱為總功,用W
總=FS計算;
③機(jī)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即η=
×100%=
×100%.
(2)物體被提高的高度為h,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為S,則S=nh,求出繩子段數(shù)n后,按“奇動偶定”的原則繞線.
(3)①改用二個動滑輪二個定滑輪來提升原來的重物,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shù)多了,比以前更省力;
②影響滑輪組機(jī)械效率的因素有被提升物體的重力、動滑輪重力、繩子重力和摩擦等,提升物體重力不變,動滑輪重力增大了,機(jī)械效率減小了.
(4)若沒有刻度尺測高度及繩自由端移動距離,則根據(jù)η=
×100%=
×100%以及S=nh,可以推導(dǎo)出機(jī)械效率的計算公式.
解答:解:(1)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η=
×100%=
×100%=
×100%=83.3%;
答:機(jī)械效率的計算式為η=
×100%,機(jī)械效率為83.3%.
(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0.3m,鉤碼升高的距離為0.1m,
∴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shù)為:n=
=
=3
3為奇數(shù),所以繩子起始端要系在動滑輪的掛鉤上,然后往定滑輪的邊框開始繞線,如下圖所示.
答:繞線如下圖:
(3)改用二個動滑輪二個定滑輪來提升原來的重物,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shù)n多了,根據(jù)省力公式F=
比以前更省力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了;提升物體重力不變,動滑輪重力增大了,客服動滑輪重力做的額外功增多了,所以機(jī)械效率減小了.
答:變小、變小、因為多提了一個動滑輪,多做了額外功.
(4)若沒有刻度尺測高度及繩自由端移動距離,則根據(jù)η=
×100%=
×100%以及S=nh,可得機(jī)械效率的計算公式為η=
×100%.
答:若沒有刻度尺測高度及繩自由端移動距離,則滑輪組機(jī)械效率η=
=
×100%.
點評:(1)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提升物體重力做的功,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重力和繩子重力及摩擦做的功,總功是拉力做的功,機(jī)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
(2)“n”表示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是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的股數(shù),包括連在動滑輪的掛鉤(或邊框)及從動滑輪引出的拉繩的自由端,如“n”是奇數(shù),從動滑輪掛鉤連起;如“n”是偶數(shù),從定滑輪掛鉤連起,簡稱“奇動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