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010?南匯區(qū)二模)某小組同學研究浸沒在液體中的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液體的深度、密度的關系.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把一個高為0.1米的圓柱體先后浸沒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已知ρ大于ρ),如圖所示,并不斷改變它所處的深度.他們利用儀器分別測得液面到圓柱體上表面的距離及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體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液體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牛)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較
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
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
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在同種液體中,浸沒在液體中的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當
深度相同
深度相同
時,
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
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

(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還可得出:
(a)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第二行與第三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
圓柱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一個定值
圓柱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一個定值
;
(b)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第二行與第三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
圓柱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不同的,且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差越大
圓柱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不同的,且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差越大
分析:(1)對于同種液體(ρ相同),因為s相同,所以根據公式F=ps=ρghs可知,液體對上(或下)表面的壓力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對于不同種液體(ρ不相同),因為s相同,所以根據公式F=ps=ρghs可知,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體對上(或下)表面壓力大;
(3)對于同種液體,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其中L為圓柱體的高,s為圓柱體的底面積):
△F=F-F=ρghs-ρghs=ρgs(h-h)=ρgsL,
對于不同種液體,密度大的液體產生的壓力差大.
解答:解:(1)分析比較表一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可知,當深度H增大時,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增大,并且成倍數的增大.
可得結論: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分析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在同樣的深度,甲液體的密度比乙液體的密度大,在甲液體中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比較第四、第五列都有這樣的結論,可得:
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
(3)分析比較表一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可以看出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相等,即:圓柱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一個定值;
再和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比較,發(fā)現甲液體中圓柱體受到的壓力差比乙液體的大,得結論:圓柱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不同的,且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差越大.
故答案為:(1)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
(2)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
(3)(a)圓柱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一個定值;
(b)圓柱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不同的,且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差越大.
點評:理解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浮力不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南匯區(qū)二模)依據盧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繞核高速旋轉的粒子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南匯區(qū)二模)歌手一般會被稱作女高音、男中音等,這里的“高”或“中”是指聲音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南匯區(qū)二模)如圖所示,物體A的重力是100牛,沿豎直方向用力拉繩使物體A勻速上升.若不計摩擦和滑輪本身的重力,則所需拉力F的大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南匯區(qū)二模)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8米的兩點,甲從P點、乙從Q點同時沿直線相向而行,它們運動的s-t圖象如圖(a)、(b)所示,分析圖象可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南匯區(qū)二模)如圖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厘米,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為使光屏上呈現清晰的燭焰像,應移動燭焰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